把好“吃喝关” 倡导“节俭风”
延安乡镇基层单位公务接待不再“下馆子”
打印

   最近,一种新的风气正在圣地延安盛行,并受到群众一致拥护。如今,延安乡镇基层单位公务接待不再“下馆子”,一律上机关廉政灶,就是市、县领导下乡也在单位的食堂和干部们一样就餐。随着公务“廉政灶”制度在该市的不断推进,乡镇基层单位逐步结束了在营业性餐馆安排公务接待的历史。

  从今年3月起,延安市在196个乡镇全面推行公务接待“廉政灶” 制度,遏制了铺张浪费、大吃大喝行为,增强了党员干部的“节俭” 意识,带来的直接效果是乡镇机关公务接待费用的下降,一种厉行节约、廉洁从政的新风悄然形成。为了进一步深化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切实规范和改进乡镇基层单位日常公务接待工作,近日延安市纪委、监察局决定将这一制度延伸到乡镇基层单位,明确规定各乡镇基层单位在接待市、县、乡各级领导干部或工作人员到基层检查指导、开展调查研究等工作,确需用餐的,一律在单位公务接待“廉政灶”就餐,单人单餐最高不超过20元,一律不得上酒,严禁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严禁在营业性餐馆接待。同时,实行村级“零接待”,减轻农民负担,从源头上抓腐败,从吃喝上抓廉政,树立基层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新形象。

  “在‘廉政灶’就餐,清茶淡饭吃得既饱又舒服,浪费的时间也少,还降低了接待成本。吃着这样的饭,让人心安理得,没有负担,不怕指戳,群众看我们的眼光都不一样了。”一位经常到乡镇基层单位检查工作的部门领导颇有感触地说。现在,无论是上级检查指导,还是乡村两级干部来乡镇基层单位协调工作,都拒绝“下馆子”吃饭,主动要求吃“廉政灶”。一些乡镇基层单位还就近开辟了菜园,单位干部职工利用业余时间义务劳动,保证机关“廉政灶”供应,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廉政菜园”。

文章来源:陕报


上一条: 洛南四条措施力促“廉政灶”建设规范化
下一条: 咸阳市推行乡镇“廉政灶”制度综述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