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构建警示训诫防线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契合点
打印



  [摘 要] 构建警示训诫防线是陕西省纪委提出的预防和遏制腐败、强化党内监督的一项具体措施。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我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念。从性质上、层次上来看,两者之间有根本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但是,慎酌之后,就会发现在遵循和运用客观规律、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服从和服务于发展等三个方面,两者具有一定的契合之处。

  [关键词] 警示训诫防线 科学发展观 客观规律 以人为本 发展

  

  构建警示训诫防线是陕西省纪委在2003年提出来的强化党内监督的一项制度创新。经过两年多的试点探索,实践证明成效非常明显,引起了中央和省委的高度重视。警示训诫防线是教育、保护、挽救党员干部的监督警戒线。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就是各级党政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通过警示提醒、诫勉督导、责令纠错,对有可能发生问题、存在苗头性问题和轻微违规违纪行为的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前防范,及时发现问题,有效纠正错误,形成防范预警机制、动态监督机制和保护挽救机制,促进廉政勤政建设,降低职务犯罪发生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推进改革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我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念,属于宏观思维。而警示训诫防线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一项具体措施,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有效途径,是预防和遏制腐败、强化党内监督的一项工作创新。从表面上看,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仔细斟酌以后,我们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许多契合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两者都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事物规律的科学精神。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内在的客观必然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不能人为制造和消灭的,但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去认识、揭示、把握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科学发展观就是当今中国共产党人对整个世界发展的总的、根本的看法。它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它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这是因为,只有认识、遵循和运用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使经济和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做到科学的、协调的发展。例如,自然界提供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气候、环境、水文、能源、资源等,人们首先要适应大自然,然后才能局部地改造自然。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我们必须遵循生态规律,爱护和保护环境,努力做到人与自然的协调,才能做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否则,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律,大自然就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报复人类。这已为发达国家工业化的教训所证实,也正在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巨大压力所证明。严峻的事实要求人们,在利用物质资源时要有一个合理的度,否则它将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灾难,如臭氧空洞的出现、全球气温的升高、海平面的上升以及疾病和自然灾害的频发,这些都是违背自然规律带来的严重恶果。

  警示训诫防线是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举措,反腐倡廉也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我们常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人并不是天生就是腐败分子,从想腐败到真正腐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进入新世纪,我党反腐倡廉工作面临新特点、新趋势,根据现阶段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实际,中央与2005年提出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这个《实施纲要》揭示了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规律。在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过程中,为了掌握反腐倡廉工作的主动权,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有效性,陕西省纪委提出了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强化党内监督的措施,并通过初步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说明警示训诫防线完全符合反腐倡廉的基本规律。

  从遵循和利用客观规律的这个层面上说,科学发展观和警示训诫防线具有共同点。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全新认识,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警示训诫防线揭示了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客观规律,尤其是对遏止党员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活动具有事前警示、事中监督的双重作用,有利于降低职务犯罪的发生率。这对于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把握反腐倡廉的规律,具有可操作强、行之有效的作用。这两者都共同贯穿了遵循和利用规律的思想。

  第二、两者都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经济社会的发展要靠人来实现,因此,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换句话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以人为本理念既是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的肯定,又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价值取向,即强调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它是我们党在经济社会发展理念上的巨大进步,是对过去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忽视地区、行业、社会和谐发展观的纠正,也是对西方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借鉴。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实质。人类的奋斗无疑是要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经济社会的发展绝不能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以危害人类生存为代价。应该明确,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为了人,为了人类生活的更美好、更有质量。所以,必须克服见物不见人、重事轻人的偏向和做法。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实现人民的愿望,维护人民的利益。我们党是执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的根本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由此可见,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害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构建警示训诫防线是发挥组织的力量,运用党内监督,保护、挽救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其目的是降低党员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率。我们不能以查处案件的多少作为衡量反腐工作优劣的标准。早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毛泽东选集》第三卷,1991年版,第827页)。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同志指出,“当党员初次违背自己的义务的时候,即时地给予批评和教育,常常可以帮助他们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或者不使小错误发展为大错误。(《邓小平文集》第一卷第244页)”这说明强化党内监督的目的是为了挽救党员领导干部。警示训诫防线就是在教育和惩处两道防线之间建立的一道监督“屏障”。警示训诫坚持以人为本,与人为善,讲究针对性和实效性,防止职务犯罪,有效地解决反腐倡廉工作中存在的教育失之于软、惩处失之于远、监督失之于疏的问题,使反腐败监督防范体系更加严密完善。由此可见,警示训诫防线体现的是注重防范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以人为本的反腐观还表现在要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反腐倡廉中最能动的要素,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反腐倡廉的第一信号,把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反腐倡廉的第一考虑,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反腐倡廉的第一目标,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全面发展。其实,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这既是衡量党员干部政绩的最终标准,也是衡量反腐倡廉政绩的最终标准。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警示训诫防线体现的也是以人为本。从价值理念的角度来讲,科学发展观和警示训诫防线两者之间也有契合之处。

  第三、两者都服从和服务于发展。

  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讲:“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说明发展是解决中国现阶段一切问题和矛盾的关键。从全球范围来讲,发展是所有国家和民族面临的共同课题。从国内来讲,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没有发展,也不可能有持久的稳定。新时期,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发展。我们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要靠发展;我们要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要履行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也要靠发展。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要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实际,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就要用发展的眼光和全新的思维审视度势,与时俱进,闯出一条新路。

  新世纪之初,我党在十六大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到201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到2020年再翻一番,使人均GDP得到3000美元,全面建设以高度物的质文明、高度的精神文明、高度的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为内容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当前,我国现在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今后的五年是承前启后的重要的五年。今年又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一五”规划把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中心,对我国的经济布局、区域经济协调做出了重大调整,是科学发展观理念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发展,这是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

  构建警示训诫防线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有力保障。其初衷是制度反腐、注重预防,同时对党员领导干部立足于教育、挽救。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轻易动用纪律手段,容许人犯错误,帮助督促人改正错误,保护党员领导干部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党纪成为促进改革、加快发展的有生力量和坚强后盾。当前,中国正处于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型时期,因此,我们在搞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各种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的发生。这是因为,腐败严重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不公,给党和政府带来了恶劣的影响。腐败不除,国无宁日。同时,反腐败也是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任务。1997年,联合国通过了《反腐败公约》,明确指出,腐败“破坏民主体制和价值观、道德观和正义,并危害着可持续发展和法制”,“并确信需要为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腐败采取综合性的、多学科的办法”。(《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一页)警示训诫防线的贯彻和落实能有效地遏制腐败行为,使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迷途知返,降低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率。促进反腐倡廉工作,改善党和政府的形象,把反腐倡廉工作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为“四个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理念,警示训诫防线的建立也是为了维护发展的顺利进行。从维护发展的角度来讲,两者也存在着契合之处。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它是一个大思维、大理念。警示训诫防线是陕西省纪委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一项制度、机制创新,它是一个微观层面的思维,是反腐工作的具体措施。它们的关系应该是科学发展观是事关全局的,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它既指导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指导党建和反腐倡廉工作。警示训诫防线则是加强党内监督、改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具体措施。从性质上、层次上来看,两者之间具有根本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但是,从遵循和运用客观规律、从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服从和服务于发展等三方面来讲,两者具有一定的契合之处。

 

文章来源:(纲要办)


上一条: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对警示训诫防线 建设的历史借鉴研究
下一条: 加强土地出让制度建设 规范土地市场交易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