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是全省3个县级市之一,全市总面积507平方公里,辖7镇6个街道办事处,223个行政村,45个居委会,总人口58万,其中农业人口3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68元,自然条件优越,工来基础雄厚。在经济社会大力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协调因素,每年全市的信访件数量尤其是反映农村问题的信访件数量高居不下,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当前农村基层信访现状及成因
通过对近年来农村信访问题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一是农村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深入的学习;二是村级组织执政手段弱化,不能完全适应农村改革的新变化,缺乏服务群众的有效手段,群众有苦无处诉;三是农村干部缺乏有效监督,农村干部工作之余与群众缺少联系,遇上问题简单上交,容易产生敌对情绪,引发群众上访。
“民情恳谈室”工作的基本做法
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各级各部门与群众密切联系的机制,拓宽民情民意表达渠道,化解基层矛盾。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考察、论证,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兴平市、乡、村民情恳谈室三级网络接待制度的通知》。
(一)加强对农村干部的教育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抓好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增强村级组织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提高基层干部待遇,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大力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
(二)建立“民情恳谈”工作阵地
在全市各部门、各乡镇、各村建立民情恳谈室340余间。民情恳谈室达到“七有”标准(有牌子、有桌椅、有文件柜、记录本、有热水器、茶杯、茶叶、脸盆、毛巾等),尽力营造“温馨”办公条件,让群众有亲切感。
(三)完善“民情恳谈”工作各项制度
一是规范“民情恳谈”工作主要内容。深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群众对党员干部有关问题的投诉举报,群众对政府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等。
二是建立完善“民情恳谈”制度。实行民情恳谈接待制度,建立民情信息联络员制度等,定期分析民情民意,掌握群众所思所想,及时汇总上报。
三是规范“民情恳谈”工作的方式、方法。恳谈有三种形式,即访谈、座谈、约谈等。座谈就是群众自己到“民情恳谈室”反映或商讨问题,约谈就是召集有利益关系的多个群众商讨问题,访谈就是对发现或群众举报的苗头性问题主动找相关群众谈话。
四是规范“民情恳谈”程序。完善三级接访程序,村一级由村两委会成员和乡镇分管领导接访;乡镇和部门由专人负责接访;市级领导每月由办公室安排一天专门接访群众。
“民情恳谈室”在化解信访问题中的作用
(一)转变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民情恳谈室”群众与干部面对面的交流,听到了过去群众不想说、不敢说、不愿说的意见和建议,基层干部的为民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方式、方法得到有效改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市、乡、村三级“民情恳谈”室,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8300余件,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畅通民意,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以往群众反映的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长期以来群众缺乏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而“民情恳谈”工作正好为群众给政府提意见和建议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为市上制定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民情恳谈室”工作开展以来,帮助指导 16个上访村选出了村级班子,协助群众组织果业、畜牧、文体等各种民间协会186个,“一村一品”示范村19个,专业村120个,从业人员13万以上,年产值8亿元。
(三)解决问题,维护了社会的稳定。通过开展“民情恳谈”工作,广大干部尤其市基层干部进一步了解到农村存在的隐患,并以此为突破口,积极化解矛盾,解决热难点问题,通过各级干部与群众的“零距离”交流思想、沟通感情,防止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误解,有效避免了对群众关心的问题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的推诿责任、拖延时间等现象的发生,促进了党群、干群的和谐。田阜乡马阜村张方兰其子因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丧生,张到政府办“民情恳谈室”反映问题,经市级领导协调,由施工方、开发商和保险公司共同赔付14万元。经统计,全市各级各部门“民情恳谈”工作开展以来,共化解各类矛盾1500多次,消除各类苗头性上访问题2300余次,全市信访量以每年12%的比率逐年下降。
(四)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开展“民情恳谈”工作,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也在不断的变为现实,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更新、农副产品销售等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和一些公益事业得以快速发展。2006年以来,相继有群众反映农副产品销售难问题和产业结构调整难等问题。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农副产品“绿色通道”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构“两区三带四基地”的工作思路,并邀请西农教授张树学,为群众讲授种植新品种的育苗、移栽、采摘、烘干等增产技术,信用联社积极开展“送贷下乡”活动,为农户提供种植贷款及购买化肥、农药、种子贷款,以实际行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文章来源:兴平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