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省委总结多年反腐败工作实践,提出在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之间构建警示训诫防线,以进一步强化组织监督,形成反腐倡廉的预警、挽救和保护机制,这是加强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举措,是纪检监察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创新。从我市开展警示训诫工作的实践来看,我认为要筑牢警示训诫这道防线,思想认识是基础,领导重视是保证,责任落实是关键,建立长效机制是根本。
一、党委重视是搞好警示训诫工作的关键所在
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关键在党委。深刻领会构建警示训诫防线的重大和长远意义,是搞好此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市委围绕如何构建警示训诫防线来保证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榆林这个主题,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分析反腐败工作面临的形势,学习贯彻省委、省纪委关于构建警示训诫防线的有关文件,邀请省纪委领导来榆作训诫报告,使大家在构建警示训诫防线上形成了共识。两年来,市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全面开展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实施方案》,在扎实抓好两个县区、两个市直部门警示训诫试点工作基础上,从组织手段、制度保障、宣传教育、试点引路等多个方面着力保证了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全面深入展开。
建立健全工作机构,为构建警示训诫防线提供组织保障。从建立健全全市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大局出发,市委积极把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融入到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中,夯实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的领导责任,加强组织协调,搞好安排部署,保证落实到位。市委及时成立了贯彻落实《实施纲要》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了市委领导亲自抓,纪委领导具体抓,纪检监察机关合力抓,组织、人事、宣传等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全面推进警示训诫工作的合力。
紧密结合实际,理清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思路。市委从保证榆林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针对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把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纳入全市大开发、大开放的发展全局,围绕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战略目标,坚持“立足教育、着眼防范、关口前移”的原则和“由点到面,深化试点,整体推进”的思路,全面推进警示提醒、诫勉督导、责令纠错三项制度的贯彻落实,逐步建立和形成了廉政预警、动态监督、保护挽救的工作机制。在警示训诫具体工作方法上,市委强调要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掌握警示训诫工作的第一手资料;要善于综合分析,正确把握构建警示训诫防线的形势和薄弱环节;要勤于理性思考,科学负责地做好安排部署。市委全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统一各部门的思想认识和构建行动,大力促成构建警示训诫防线的合力。同时还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抓好警示训诫工作措施的落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提高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抓好宣传教育,为构建警示训诫防线提供思想舆论支持。工作开展之初,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对构建警示训诫防线的科学内涵和目的意义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防线,作用不一定大,效果不一定好,把警示训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教育,甚至认为是警示训诫的实施弱化了纪检执法机关的案件查办。这些同志对构建警示训诫防线态度不积极,缺乏主动性,不能够尽职尽责。为此,我们高度重视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宣传教育工作,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不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纪律观念和自律意识,为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营造良好的思想和舆论环境。两年来,我市市县乡三级把学习《实施纲要》作为保先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学习组计划,组织座谈会、巡回宣讲、培训测试、登台演讲、撰写心得体会等,特别是组织召开了三场“服刑人员现身说法”警示教育大会,作用十分明显。同时,还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作用,在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群众中形成了学习贯彻《实施纲要》的浓厚氛围。
不断扩展影响,抓好警示训诫的效应延伸。我市把充分应用警示训诫结果作为构建警示训诫防线的重要推动力,使警示训诫不断向全体党员干部延伸。对群众有反映的警示提醒对象,经初步了解后反映失实的,在对象所在单位或全系统及时予以澄清事实,鼓励其大胆工作。对警示提醒对象涉及的问题,及时派人进行调查了解,查证属实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并在一定范围向全体党员干部通报。对诫勉督导、责令纠错对象,诚心接受批评、整改到位的,及时派人对整改纠错情况进行检查,并公开宣布解除警示训诫。整改不力、错误延续造成一定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立案查处,或向组织部门建议采取组织处理措施,并把处理结果通报全体同级别的党员领导干部。纪委监察局作为实施主体,严格执行制度,按程序、按规定实施警示训诫,切实提高警示训诫工作的规范化水平,防止“泛化”走过场。特别是对典型警示对象,采取公开曝发、现身说法、组织讨论、案例通报等多种措施,由点到面扩大影响,由表及里深化认识。比如,靖边县一名副县长兼任企业领导,市委及时派人处理纠正,并向全市发出通报,组织县处级干部展开讨论,并撰写心得体会文章,使全市县处级干部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
二、夯实责任是构建警示训诫防线的重要抓手
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明确了抓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工作实践证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有效“抓手”。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同样要依靠和坚持这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把工作中的责任层层分解细化,落实到单位,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两年来,我们着力抓了四个层面的责任落实。
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落实党委领导责任。在警示训诫工作中,市委切实担负起了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营造良好环境的领导责任,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和省纪委的重大决策上来,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和省纪委的各项工作部署,不断增强构建警示训诫防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各级党委是警示训诫的实施者,根据了解掌握到的警示训诫信息线索,按照有关规定和干部权限,属于党委实施的,我们能够及时组织实施,需要纪委组织实施的,能够及时进行通报,并督查实施。
努力运用好专职优势,落实纪检监察机关的实施主体职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专职部门,具有组织协调党风廉政建设具体工作的责任和汇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信息的优势,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构建警示训诫防线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作为警示训诫工作的实施主体,在具体工作中努力把建立警示训诫防线融入纪检监察各项业务工作中,结合廉洁自律、案件检查、行业纠风、源头治理、信访举报、执法监察、责任追究等工作,延伸监督触角,对违反规定的问题,及时进行了警示训诫,规范监督工作制度和程序,确保警示训诫防线建设在预防和惩治腐败方面发挥应有的功效,推进了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全面促成构建合力,落实职能部门的监督职责。全市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在市委的领导下,通过纪委的组织协调,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特别是充分调动了组织、人事、政治、财政、审计、新闻等部门发挥作用的积极性。这些部门和单位都具有对党员干部遵纪守法情况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的责任和职能。推动职能部门发挥好职能作用,逐步构建警示训诫防线监督网络,对越过思想道德防线、有腐败苗头和轻微违规违纪的党员干部,实行超前防范和动态监督,及时提醒了一部分人不犯错误,有效控制了一部分人少犯错误或不犯大的错误,着力督导犯了错误的人切实改正错误,最大限度地教育、挽救犯有一般性错误的党员干部,逐步形成教育、监督、保护、挽救干部的工作机制,使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真正成为监督管理党员干部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抓紧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落实各级领导对下级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的责任。搞好此项工作,最重要的是各级领导干部能够从自己做起。特别是针对“一把手”,我市制定了《关于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实施细则》,要求别人做的“一把手”首先做到、做好,要求别人不做的,“一把手”首先不做、坚决不做。同时,“一把手”要重视对自己配偶子女及直系亲属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经常提醒他们不要犯错误,及时纠正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同时,带好班子,带好队伍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构建警示训诫防线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愿意负责、勇敢负责、善于负责。我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本着对发展大局负责,对党员干部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的原则,立足于自身职责,不仅要管好自己,还要管好班子,管好下属,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从一定意义上说,领导干部负责任到什么程度,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就能推进到什么程度。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对自己权属范围内已经或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基本上做到了早做研究,积极处理,不上交、不推卸,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三、抓住重点是推动警示训诫工作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
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只有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抓住关键和重点,找准切入点,才能推动警示训诫工作健康发展,推进良性互动工作机制的形成。
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把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苗头性问题作为警示训诫的重点。我市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同时也是能源富集区、经济快速增长的区域。近年来,全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特色文化大市、绿色生态名市“三大目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国民经济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步入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模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了,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丢掉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不见了。伴随而来的是一些党员干部利用审批权、司法权、人事权“吃拿卡要”,不思进取、奢侈浪费、酗酒赌博、欺上瞒下、与民争利、追求不健康生活方式等不正之风已经在干部队伍中滋生和蔓延。这些不良作风和问题,直接影响着党风政风,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淡化了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全市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市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紧密结合这些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按照市委确定的“由点到面,深化试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分步实施。同时,通过综合运用警示训诫手段,强化组织监督,整顿干部作风,优化投资环境,提高行政效能,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把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岗位作为警示训诫重点。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剖析腐败分子蜕变的轨迹,都有一个从小错到大恶、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根据信访部门的动态反映,现实生活中群众信访举报的大量问题,属于不正之风和不廉洁行为的多,严重腐败案件的少;轻微违规违纪的人多,腐败分子的人少;改革创新中出错失误者多,顶风违纪、以身试法者少。这些问题大多介于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之间,单纯依靠思想教育和廉洁自律很难奏效,单纯凭借法纪的事后惩处成本太大且效果不好。因此,全市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把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容易出问题的单位作为重点,通过组织强制性教育,加强动态监督,及时发现了问题,有效纠正了错误,防止问题由量变到质变,初步解决了游离于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之间的“小错”问题和在党员干部队伍监督管理的“空当”环节,提高了反腐倡廉的政治、经济、社会综合效果。
把各级党政“一把手”作为警示训诫重点,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制止。近两年,市委针对“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的“一把手综合症”现象,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实施细则》、《市委委员和市纪委委员询问和质询的暂行规定》和《关于党政机关重大事项和敏感问题实行“一把手”末位表态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制度。全市构建警示训诫防线把党政“一把手”落实制度、执行制度情况作为重点,从关心爱护“一把手”的角度出发,立足于事前防范,对群众有举报,社会有反映,组织认为有必要告诫防范的问题,单位重大决策、重点工程项目,大额度资金使用、重要人事任免、以及领导干部个人及家庭遇有婚丧嫁娶、乔迁新居、出国考察等事宜,可能出现不廉洁行为或腐败问题需要预警的“一把手”,通过党政组织采取发提醒通知书,询问函、信访谈话、提醒谈话等多种形式,进行提醒和告诫,把可能出现的不廉洁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加强对各级“一把手”的教育和保护。比如,市纪委根据清涧县纪委查处的廿里铺乡乡长曹某迁居新房大肆宴请案件,对全市各级干部发出了重温榆林市《关于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办理婚丧喜庆适宜的暂行规定》的通知,收到良好效果。
四、制度建设是构建警示训诫防线的长效工程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委、省纪委关于研究建立防线建设的长效机制的文件精神,我市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构建警示训诫防线的长效机制,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开展警示训诫防线工作的意见》、《榆林市构建警示训诫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等,用制度规范工作,用机制保证效果。一是建立健全信息线索反馈机制。我市县(区)两级都建立了由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有关执法执纪部门及新闻单位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信息线索快速反应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汇总在日常工作中了解掌握的有关党员干部警示训诫 的信息线索。二是建立健全内外协调的分工协作机制,制定了警示训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外部,依靠党委主抓,充分发挥好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作用;在内部,把警示训诫工作纳入纪检监察机关日常业务管理,纪委各业务室相互协调配合,及时运用警示训诫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廉洁自律、信访举报、案件检查、执法监察、源头治理、纠风和行风建设等方面发现的问题。三是建立健全督查通报制度。通过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开展检查等方式,重点加强对各县区和市直部门开展警示训诫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警示训诫工作执行制度不放松、把握标准不变通、严格程序不走样。四是注重建立健全警示训诫与纪检监察业务的互动机制。努力把好确定训诫对象、训诫谈话和监督整改“三个关口”,确保对象筛选细、警示训诫界定准、谈话教育深、监督整改严。今年,全市共警示训诫党员领导干部509人,其中警示提醒297人,诫勉督导97人,责令纠错115人。警示训诫工作的全面展开,增强了领导我市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自觉性,保证了榆林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