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央进一步加强了道德建设的步伐,不仅将以德治国作为基本治国方略确定下来,而且还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官德大讨论。这说明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德育建设相对有所滞后的情况下,中央对加强道德建设的认识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德,不仅是“立身”之本,而且是“立国”之基。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就应当树立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思想作风,也就是说要有官德。现阶段,要有从政品德,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加强学习、提高修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思想认识水平就会不断提高,行动也就不会有偏差,道德修养就自然会提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高尚的官德绝不会自发地产生和保持,必须不断地灌输和学习,作为一名执法者,不仅要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而且要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只有掌握科学理论,并且拥有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保持清醒头脑,把握大局,深刻认识并主动承担起自己所肩负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识别各种思潮,明辨各种是非,站稳立场,驾驭全局,经受住各种考验;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尚的精神境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才能牢记党的宗旨,在“生活圈”、“交际圈”、“娱乐圈”中,过好名利关、金钱关、美色关。特别是在无人监督时,始终坚定清醒,不为利诱所动,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行使职权能力,这是加强官德建设的牢靠基石。
二、牢记宗旨,勤政务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也是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核心。讲官德不能只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体现在口号上,而应是落实在行动中,落实在为人民服务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在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可以说行动是讲官德的关键。
开展城管执法工作时,必须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关心群众的利益和疾苦,多给群众办实事送温暖,做群众的贴心人。要把群众的满意、赞成、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牢记自己手中执掌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干工作心里要想着人民,心中要装着人民。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那种严重脱离群众,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的安危掉以轻心的情况,应当是我们唾弃的行为。
城管执法人员手中都有大大小小的权力。用好了这些权力,是为人民造福;用偏了这些权力,就有可能给人民造成损失,甚至可能走到人民的反面。陈云同志说过,共产党人要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惟有务实,才能脚踏实地,不图虚名,扎扎实实地为民办事;惟有务实,才能勇于探索、敢于攻坚、善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惟有务实,才能充分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好城市容貌整洁有序和部分群众生存权的矛盾;惟有务实,追求的政绩,才能是维护、实现和发展了人民利益的政绩,谋求的发展,才能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那种好大喜功、哗众取宠、沽名钓誉,图虚名、招实祸的行为,则是没有基本的“官德”。
三、廉洁奉公、做好表率。
清廉是对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是官德的内在要求。只要我们在思想上深怀爱民之心、心存为民之想,在工作上求真务实,而在作风上的要求就是清正廉洁。不可收买是最崇高的政治道德。作为一名城管执法者,在各种诱惑面前,就要始终做到清清白白,堂堂正正,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廉,就是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微、慎权、慎独、慎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自觉抵御金钱和美色的诱惑,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坚决不拿;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坚决不吃。清廉,还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在面对各种诱惑的时候,一定要算算“利益、法纪、良心三笔账”。要始终明白道德底线,自觉筑牢道德防线,进而增强自身免疫力。包拯、海瑞之所以成为中国百姓传诵、拥戴的清官,就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清正廉洁、为民做主。同时还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不被金钱所惑,不被美色所迷,不被人情所困,才能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守得住清贫。不能只想到贪图安逸,更不能利用手中权力满足私欲,应该时刻想到职务是组织上任命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权力只能用来为党的事业出力,为广大群众服务,领导干部必须以高尚的职业道德用好手中的权力。
胡锦涛同志将官德概括为六个字 “为民、务实、清廉”。作为一名执法者,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要始终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将为民、务实、清廉贯穿工作始终,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也只有这样,才能将工作开展好,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文章来源:碑林区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