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游:对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分析和思考
打印

2007年以来,按照宝鸡市、县纪委的统一部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麟游县紧贴实际,突出重点,创新形式,积极搭建学校廉政文化平台,不断探索廉政文化进校园的有效途径,取得了扎实的效果。

一、廉政文化进学校活动开展的现状

(一)强化职责意识,着力推进工作落实。教育部门坚持把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由教体局纪委组织协调各项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各项任务,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领导各负其责、学校积极配合、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将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写入年度工作要点,纳入对各单位年度目标考核之中。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机关各职能股室的作用,坚持把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与其它业务工作一起检查,一起考核,有力地推动了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的落实。

(二)区分层次,整体推进。一是突出领导示范,营造良好氛围。在学校领导干部中开展“率先垂范、廉洁从政”为主题的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层层签订“廉政承诺书”,广泛开展读书思廉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孔繁森》、《郑培民》、《永不凋零的巴山红叶》、《嬗变》等电教片,学习优秀干部,时刻警示自己。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做理论辅导报告,组织“廉政教育”送课到学校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和反腐防变的自觉性。二是突出教师主导,倡导师德新风。师德师风的好坏,学生感受最深切、影响最深远。近年来,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廉洁从教、服务学生”为主题的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教师反复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举办“廉洁从教”演讲比赛,聘请宝鸡市石油中学等三名校长来我县做讲座,表彰师德师风标兵等活动,教育广大教职工依法执教,敬业爱岗,诚信服务,为人师表,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一些学校制订了“教师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廉洁从教规定”,每年组织一次师德师风评议活动,通过教师评、学生评、领导评,家长评,从严从实运用评议结果。将廉政勤政作为教师聘任、晋级、奖惩、落实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树立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良好形象。三是突出学生主体,培育廉政“幼苗”。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学生是主体,必须树立廉政文化从学生抓起的理念。各级各类学校在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坚持把诚信立人、勤俭修身、廉洁奉公、公正正义、团结互助、遵纪守法作为主要教育内容,使廉洁教育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认真落实“六个一”工作目标,即:刊发一期“廉政文化视窗”、制作一批廉政格言警句宣传牌、上好一堂廉政教育专题课、举办一次廉政文化课外活动、开好一次廉政文化主题班(队)会、组织一次廉政歌曲传唱活动,通过开展“教师诚信宣誓”、“签教师廉洁承诺书”和书写“教师给学生和家长的一封廉洁承诺信”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看得见、听得到、说得出的倡廉、育廉校园文化氛围。一些学校还通过国旗下讲话、展板、橱窗图片展示、廉政主题班团会、廉政板报、廉政讲座、廉政征文等各种形式将廉政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

(三)注重融合,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净化校园、端正校风、振奋学风的有效举措。各级各类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融入“净化思想,廉洁为人”的廉政文化内容,把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充实了“励志、勤奋、开拓、创新”的良好校风及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生活”的教育教学目标。在教学楼和班级张贴名人名言及节约、修身、勤俭的温馨提示。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出了“净化、美化、亮化、绿化、规范化”的要求,积极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结合学科研究性学习,挖掘汉文化中关于历史沿革、民族精神、廉洁修身的文化积淀,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

(四)狠抓特色,深化效果。组织举办了城区中小学廉政歌曲演唱比赛和廉政书画展。城区5所学校900多名师生参与,共演唱廉政歌曲12首,展出廉政书画作品150余幅,以歌颂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精神为主题,展示了麟游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奋发向上、团结进取的新风采。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参加了全国中小学廉洁文化书法创作大赛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县32所中小学校廉洁书法作品258件。按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三个组别分别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共26名,由县纪委、县教体局联合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参赛作品字体多样、不拘一格,展示了全县青少年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自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来,全县中小学共开展廉政社会调查2000多人次,讲廉政故事90多场次,举行演讲比赛、歌咏比赛12场次,举办大型文艺演出2场次,观看反腐倡廉教育片36场次,编写手抄报3500多份,征集廉政警句格言2000多条、廉政故事600多个、廉政漫画210多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思想认识仍不到位。一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虽然知道德育工作十分重要,但对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和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活动,仍然存在着四种模糊认识,即,认为反腐倡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公职人员和成年人,教育下一代是“大人生病,小孩吃药”;认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廉洁教育,让他们过早地接触社会的阴暗面,是“未识芳草,先尝毒草”;认为学校正常的教学任务都难以完成,根本没有时间搞这些教育,有些人甚至认为开展廉洁教育会干扰学校教学秩序,影响教学效果;认为在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是一个见效慢、看不见、摸不得的东西,无法准确评估效果,可搞可不搞。

(二)推动的力度不够。从教育系统来讲,各级教育部门每年工作安排部署中均未提到此项工作,给推动此项工作带来了难度,必然造成各地各校落实该项工作处于应付状态。同时,推动此项工作仅由教育部门的纪委单打独斗,各级一把手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经费保障、协调推进比较困难。

(三)发展不够平衡。受经济条件、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影响,缺乏统一地规划,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小学好于中学,城区学校好于乡村学校。一些学校对该项工作开展是抓一抓、放一放,一阵紧、一阵松,被动应付现象比较明显。

(四)资源制约比较突出。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由于缺乏规范的统一的教材,加之学科教育中关于廉洁方面的素材比较散、乱,不便于学校统一开展教育活动,也不便于统一进行考核评估。

(五)制度建设缺漏。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地开展,必须要依靠制度作保障,诸如:工作机制、财务保障机制、考核评估机制、奖惩机制、师资培训机制等,目前,这些制度都没有建立起来或还不够完善。

三、对策建议

(一)必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廉政文化进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离开了坚强的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也必将是一句空话。为此,一是要将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纳入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要像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那样,明确将该项工作落实的责任主体为各级党委,各级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纪委组织协调,并将纳入责任制考核之中,从严考核。二是必须将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对教育的目标考核之中,设立硬指标。三是充分发挥好联席会议的作用,做到定期分析、检查。

(二)必须进一步明确廉政文化进校园的工作思路。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廉政文化建设和廉洁教育。廉政文化建设要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做到有宣传、有专栏、有音像、有活动、有实体。廉洁教育要区分层次,突出不同的重点,做到有教材、有计划、有队伍、有考核。

(三)必须完善制度建设。一是保障制度。廉政文化进校园没有资金的投入作保障,工作推动也只能是简单的、被动地应付。要协调建立经费保障制度,统筹协调各类资金,对廉政文化进校园所需资金纳入预算之中,要按照先检查验收、后拨付的办法解决所需资金,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二是督导评估制度。中纪委、中宣部、监察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把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的指导、检查、考核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评估范畴。首先必须要将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列入政府对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评估的范围内。其次要制定出督导、评估的细则,便于具体操作。再次要实行定期督导、评估。三是考核奖惩制度。学校能否推动该项工作的落实,关键在于做到考核奖惩到位,要将推动该项工作落实纳入对学校的制度目标考核和校长的考核之中,纳入到具体责任人的考核之中,将考核结果与个人年度考核直接挂钩,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四是建立责任制。要将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纳入德育教育体系中统筹谋划,进一步明确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德育工作的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分管德育工作的处室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同时,在学校还要进一步明确具体抓落实的力量,各班班主任、政治和思想品德课教师具体组织实施,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群众组织为落实的重要力量。

(四)必须予以规范。没有现成的模式、没有规范的教材,推动该项工作,就缺少统一的标准。因此,要规范学校操作方式、具体标准等可供量化的东西,要编写统一的中小学生廉洁教育用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廉洁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上一条:千阳:关于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运行的调查报告
下一条:对当前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几点思考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