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先进性主要通过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生命力的关键。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是由党的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其表现形式是随党的执政任务的转变而转变的。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突出表现为不怕牺牲,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突出表现为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和党员队伍的状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党员先进性的具体内涵更加具有时代特征,表现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党员先进与否,关键是看党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否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理想信念是人们的政治信仰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现在,有的党员把理想和现实结合得不好。总觉得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严酷的,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说到底还是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坚定理想信念,重要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员必须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之上。既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更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要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来认识当今世界的变化和趋势,不断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们既要胸怀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也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矢志不渝地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奋斗,扎扎实实地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搞好当前的每项工作,让理想信念在实践中闪光。
二、学习与实践的关系
党员的先进性重在学习,重在实践。党员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思想理论的先进上。学习是共产党员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然而,现在在一些党员的头脑中,“学习与己无关”的想法颇有市场。认为学习是上头的事,是领导干部的事,即使安排学了,也只是满足于笔记记了、该读的读了,并没有入脑入心,这些都是非常有害的。列宁有句名言:“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我们所处的时代和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都要求我们把学习放在突出的位置。党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只有自己先吃透、先掌握,才能向群众讲充分、讲清楚,才能为群众带好头、做好示范。
党员的先进性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它体现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也体现在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的作风上。在日常生活中,党员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周围的群众,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党的形象。因此,每个党员都应做到思想上先人一步、本领上高人一筹、行动上奋勇争先、作风上率先垂范。
三、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党性原则的关系
市场经济的价值标准要求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追求市场主体利益的最大化;而党性原则的价值标准是要求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无私奉献,共产党员要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决不能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共产党员的“双重”身份决定其在从事经济活动中,必须既要坚持市场经济原则,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坚持党性原则,把党性原则渗透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去,真正做到把贯彻执行党在现阶段的各项经济政策与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相结合,把带头勤劳合法致富与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相结合,把遵循物质利益原则与倡导无私奉献精神相结合。在处理政治事务、参与政治活动时,始终坚持政治标准和党性原则,牢记党的宗旨、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严格区分和正确对待发展经济和参与政治的界限,切实做到既不能用政治标准原则去简单地规范经济活动,也决不能把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引入政治领域。
四、追求物质利益与讲求奉献精神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除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理所当然地成为党性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党员必备的素质。但是,共产党员也是人,他们同样也有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基本需要。因此,如何对待个人的物质利益和克己奉公精神的关系,就成为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原则问题。共产党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保持先进性,首先要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在个人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必须无条件地以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其次是要严格区分获取个人利益是否正当。做到该取的则取,不该拿的坚决不拿。第三是要正确对待正当的个人利益。共产党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守法经营带头致富无疑是对的,应当鼓励和提倡。但个人致富不应成为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五、为民掌权与决策用权的关系
党执政了,党的先进性也就与执政联系在一起了。有人说过:“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这话很有哲理。树立和实践正确的权力观,是党员领导干部保持先进性的首要问题。在共产党人看来,权力即是一种义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权力与责任成正比,权力越大,职位越高,责任也就越大,要求也就越高。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向人民负责就是要把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同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结合起来,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想事情、做工作、作决策,都要对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最终目标,充分走群众路线,广泛征求意见,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领导集体决策。同时,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摆正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始终把自己置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不断从群众中汲取政治营养,依靠群众的力量,强化自身修养,真心实意地做一名名符其实的人民公仆,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六、与时俱进与艰苦奋斗的关系
与时俱进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优秀的理论品质;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这两者都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显著特征。坚持与时俱进与艰苦奋斗相统一,就是要求广大共产党员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坚韧的革命品格,勇于开拓,锐意创新,戒骄戒躁,成绩面前不自满,困难面前不退缩;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弘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坚持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情。共产党员要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自觉防腐倡廉、拒腐防变,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文章来源:(陕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