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建设,是在总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将文化建设与廉政建设相结合,探索行之有效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途经的一项重要工作。
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其内涵、工作目标、工作方式等方面,均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什么是廉政文化?怎样建设廉政文化?廉政文化与其它文化有着哪样一些区别和联系?在廉政文化建设早期阶段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无疑对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直接影响廉政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
一、 关于廉政与文化的思考
廉政文化包含廉政与文化两方面内容。廉政,是指从政品行端庄,不贪不受,有志节。包括依法行政,秉公用权,亲民、爱民、为民等。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群体中流行的情感、倾向、观念、态度、价值取向的总和。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具有传承性、时代性和阶级性等特征。
文化具有导向作用。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它根植于人们的内心,凝聚着社会共识,引领人们的普通认同。一旦被人们接受,对社会的影响将是根本性、长期性和广泛性的。“关乎天文,以参时变,关乎人文,以化天象。”是说要以文以德来关注天下,转化天下,这是中国最早在《易经》中对文化的认识。
文化具有自控作用。文化所包含的精神理念、价值观、道德观,是影响人们行为的内在要素和深层结构,具有内在的驱动力和约束力。不同的文化印记引领不同的行为德性,当廉政文化在思想中为主流时,不廉政的行为将受到排斥,即使有了过错也能在潜意识作用下自我纠正,从而增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
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廉政文化,营造守廉、倡廉的社会风气;腐败文化,营造腐败的社会风气。在不良文化营造的社会风气下,腐败就有滋生的土壤和温室。
近年来,尽管反腐败力度越来越大,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还是纠而复生,甚至愈演愈烈,其重要原因包括一些腐败现象成为一种文化,渗透在日常社会生活中。虽然,由于腐败文化的腐败性、丑恶性,决定它在法制、纪律和社会公德约束下不可能像主流文化那样可以通过合法的大众媒体去传播。但它的隐蔽性、示范性又可以存在,并通过大众的隐性认可广为仿效。一个人通过滥用职权谋得了金钱、权力、地位等利益,另一些人发现了其中的“成功”秘诀,便会寻找机会,仿效前者实施腐败。腐败文化就在这种恶俗下,衍生腐败之风。于是,在腐败文化影响下,歪风邪气占了上风,清官不香,贪官不臭,你不想腐败也要让你受着腐败陶薰。意志坚定者,“出污泥而不染”, 自守清廉;意志薄弱者,随风落地,跌进“染”缸还沾沾自喜。
腐败文化是孽生消极腐败现象的深层次因素。当腐败正在渗透到社会习俗之中而体现为不良文化时,我们同样只有通过文化的力量加以纠正和引导。文化建设与廉政建设的双向互动,直接影响着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和走向。
首先,廉政文化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文化,是先进文化。它既是一种文化体系,又含有深刻的廉政理念,对反腐倡廉起着导向和支撑作用。一旦形成,其所包含的廉政精神、廉政观点、廉政道德、廉政准则等,对人们的精神境界起着提升作用,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引导党员干部在同一类型和模式的文化氛围中凝聚起来,深化廉洁自律意识。同时,也能使全体社会成员增强廉政知识,提高廉政监督水平,加大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支持力度,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廉政文化,增强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文化含量,扩大了党风廉政宣传教育途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是基础。以往,“廉政”在许多人看来只与党政机关和公务人员有关,学文件、听报告、开大会,成了廉政教育的老办法。有效地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必须加大覆盖面,走出生搬硬套的困境,增加教育的亲和力、渗透力和感染力。文化有着自身的规律和渠道,它以及其丰富的传媒载体,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易于让群众接受和深入人心。增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可受性,就必须重视增加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文化含量,利用文化的独特影响,满足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廉政文化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这样,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才能富有生机和感染力。
通过对廉政与文化的分析,我们应该看到文化对廉政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廉政文化建设,突出的是“廉政”主题,因而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既要重视文化的作用,更要重视廉政的内容,不能只重视“文化”而忽略“廉政”的主题。廉政是对公职人员的硬规范、硬要求,文化是一种软环境、软约束,硬规范、硬要求与软环境、软约束结合在一起,不能以软环境去代替硬规范,以软约束去代替硬要求,避免出现弱化廉政的法律性和纪律性所具有的强制性规范要求。
二、关于廉政文化与廉洁文化的思考
廉政文化与廉洁文化,都同属于文化体系,又都是“廉”文化,有许多共同点。但是“政”与“洁”的一字之差,就引起应该注意的差异。
从字义上看,廉政与廉洁,“廉”是共同点,是基本要求和应有的特征。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廉政,“政”是主体,“廉”是目的,“廉”为政的要求,“政”因廉而长存。廉洁,虽有“廉”的理念,但无“政”的要义,“廉”和“洁”虽然内涵有些区别,但可视为同一概念的内容要求。廉政的主体是对为政者的基本要求,廉洁的主体是对整个社会和社会公民的要求。所以,廉洁文化与廉政文化相比较,从主体要求上讲,一个具有普遍性,一个具有特殊性。
从文化建设的重点看,廉政文化建设重点旨在通过营造廉洁奉公的社会氛围,达到增进公职人员抵制腐败意识,提高群众与腐败行为作斗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廉洁文化建设的重点,则是通过营造不贪、不受、诚信为人的社会氛围,达到规范社会公德,促进社会文明,建立和谐社会和清廉社会。
从文化建设的运行来看,廉政文化建设,因为突出“政”,重点运行在握有公共权力的党政机关和公职人员中。廉洁文化建设,虽然含有“廉”,“廉”的要求不仅仅在于“政”,而在于对整个社会和社会公民,希望人人都洁身自好。因此,廉洁文化建设的运行,包括在整个社会和社会公民中。
廉洁是普遍要求,廉政是特殊要求。廉洁文化建设与廉政文化建设相比较,其内涵更为丰富,作用范围更为广泛。做不到廉洁,更谈不上廉政。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廉洁文化是廉政文化的基础,廉政文化建设成果又对廉洁文化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由此看来,廉政文化与廉洁文化,虽然相互联系,但是不能相互等同。如果用廉政文化建设去代替廉洁文化建设,就极有可能制约廉洁文化的基础性作用和广泛性意义;如果用廉洁文化建设去代替廉政文化建设,也极有可能出现让廉政的主体失去特殊要求,或游离在特殊要求之外,达不到廉政文化建设主要是预防公共权力腐败的目的,甚至出现当前有人所说的“干部生病,群众吃药”。
在看到廉政文化与廉洁文化差异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廉政文化是先进的政治文化,先进的政治文化也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在廉政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坚持“先进性”与“大众性”的有机统一。如果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只重视其“先进性”,而忽略其“大众性”,就不能充分调动社会的积极性来支持党风廉政建设,从而难以发挥廉政文化建设的效能。因此,廉政文化建设与廉洁文化建设要相互结合,同时推进。
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廉政文化和廉洁文化创建活动,使廉政文化和廉洁文化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坚持雅俗共赏,努力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全社会营造出良好的崇廉、爱廉的氛围,才能达到通过先进文化构建预防腐败的多重体系,将滋生腐败的“污泥”易为廉洁的“沃土”,才能发挥大宣传、大教育工作机制的威力,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吴官正同志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座谈会上曾指出:“我们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进一步拓宽反腐倡廉教育的社会覆盖面,积极倡导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承接,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廉洁文化,以廉洁理念深入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整体效能,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气,营造有利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道德环境和社会氛围。”
三、关于廉政文化与民俗文化的思考
民,为民间百姓。俗,为习俗或风俗。民俗文化是在民间流行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也是民间百姓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习俗或风俗文化。它在长期的历史积累和锤炼过程中,厚载历史沉淀,深深刻有历史印记。
正确认识民俗文化,就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民俗文化。首先,要看到民俗文化的先进性。中国有几千的文明史,优秀的民俗文化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这个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中,有许多廉政文化建设应当吸取的营养成份。包括民俗文化崇尚的“行已有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国而忘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惩恶避邪”的品行精神,民俗文化崇拜的包拯、海瑞、于成龙等一大批清官廉吏历史人物,民俗文化中大量流行的廉事、廉诗、廉文、廉对、廉谣、廉谚、廉戏、廉政格言和警句,还有民俗文化产生的一系列廉政理论等。民俗文化中的廉政内容,形成了牢固的民族文化心理和精神纽带,构成了廉政文化的重要历史渊源,都是应该继承和发杨的,也是新形势下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石。
其次,民俗文化生在民间,长在民间,活跃在民间,在民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亲和力,易于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运用民俗文化的载体,宣传廉政文化,可以增加廉政文化的亲和力和渗透力。
另外,中国又是一个长期封建主义思想影响的国家,长期的封建思想影响也印记在民俗文化之中。因此,民俗文化既有积极的成份,也有消极的成份。例如那些天地鬼神的封建迷信文化糟粕,“君臣制”、“家长制”、“官本位”、“人身依附” 等精神枷锁,那些剥削阶级用来愚弄百姓的腐朽思想,都是十分消极或腐朽的内容,必须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百倍警惕,慎重对待,予以批判和排斥。符合时代特征,具有先进性的民俗文化应当吸取褒扬,对于腐朽的文化应当取舍批评。
廉政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建设是在激浊扬清中继承和发展。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借鉴与发展的关系,使廉政文化建设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必须在甄别中扬弃,在发展中创新。这样,才能用先进的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反腐倡廉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对民俗文化的健康内容,认真加以研究和利用,并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新形势下廉政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总而言之,建设廉政文化,既要抓住廉政的内容,又要重视文化的作用;既要突出廉政的目的,又要重视广泛的社会支持;既要吸取其它文化的有益养份,又要重视在继承借鉴中甄别扬弃。从而,保证廉政文化建设前进在正确的发展方向。
文章来源:(监察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