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全国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交流会议”上,广东省在大中小学开设“廉洁修身”课程,为青少年注入“反腐疫苗”的做法得到赞许。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开设“廉洁”课程,为青少年注入“反腐疫苗”,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从长远看,也可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有专家表示,中国几亿青少年是社会未来的主人,当下我们对于廉政、廉洁和腐败问题的态度,决定了这几亿人长大成人后,究竟能够成为国家廉政建设中一支建设性的力量,还是一支破坏性的力量。此话可谓切中肯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青少年面临着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消极腐朽的思想观念和身边的一些腐败现象对他们的影响不可低估。然而,在一些地方,学生廉洁教育仍处于缺失状态,即使教学中有所涉及,也是支离破碎,不成系统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腐朽文化就有了可乘之机,时间一长,少数学生就会把痈疽当成“宝贝”,把“红肿之处”看成“艳若桃花”。现实中,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不健康现象令人堪忧。一段时间以来,学生“送礼”,老师和学生干部收受同学礼物并给予对方“关照”的实例时有所闻,屡屡向我们敲响了预防腐败的警钟。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我们应当认识到,廉洁意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是在后天培养和养成的。作为预防腐败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学校开设廉洁教育课程,非常重要,十分必要。我们应当看到,廉洁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坚持,逐渐熏陶,如春风化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希望各地学习借鉴广东的做法,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与纪检、监察、反贪等职能部门密切协作,统筹兼顾,整体规划,通盘考虑。根据大中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努力克服形式主义,防止一阵风,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使廉洁意识在校园蔚然成风,真正做到深入人心,为建设和谐社会夯实基础。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