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体现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营造与身边同志和谐相处的共事环境,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献一分力。
一同共事的同事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既是党和国家分工的需要,也是一种机遇和缘分。能否珍惜这种缘分,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和谐相处,直接关系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实践证明,一个和谐相处的共事环境,总是充满着朝气和活力,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情绪,从而更加热爱学习,勤奋工作,快乐生活。反之,一个你争我斗、相互猜疑的共事环境,常常使人感到压抑和苦闷,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很容易滋生消极的人生态度,严重影响工作开展和身心健康。
同事之间能否和谐相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素养和品行。嫉贤妒能,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同事,不是虚心学习、取长补短,而是挑刺找错;独断专行,缺乏民主意识,决策办事不注重与同志们沟通;精于世故,“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凡此种种,均不利于营造和谐的共事环境。
营造和谐的共事环境,首先要在相互适应中学会尊重。在任何单位和岗位工作,都要尽快认清自己的角色,找准自己的位置,努力使自己适应环境,学会尊重他人。平时与同事交往,言谈举止都要体现必要的礼节和礼貌。其次,要在平等交往中学会宽容,容人之短,学人之长,求大同,存小异,如此,才能坦荡处世、潜心干事。第三,要在相互理解中团结互助。团结出干劲,出成绩。而团结的前提是相互理解,要学会换位思考,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文章来源: (中国廉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