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王武龙,因严重违纪、收受贿赂、涉嫌犯罪等问题落马。其实王在任期内,民意口碑并不好,尤其是他为了打造城市形象工程,将十数条主干道的百年古树纷纷砍掉,取而代之的是毫无特色的大草坪宽马路,将古都的古色古香破坏殆尽。百姓为此送其绰号为“砍树书记”。
绝大多数官员在八小时内外是否勤勉尽职,是否躬身为民,生活圈、交友圈、娱乐圈、工作圈大概是什么样的层次,有什么样的质量,皆躲不过群众雪亮的眼睛。因此官员绰号,也往往成为别具特色的市民版官员考察鉴定。譬如一个“砍树书记”,即将王武龙盲目追求政绩、罔顾群众利益、破坏人与自然和谐的丑行刻画得淋漓尽致。
有一些温暖的绰号令人感动。如前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孺的“孺子牛”、原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的“为民书记”、原河南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的“公仆局长”称谓,都浸润着老百姓朴素真挚而又浓烈甘醇的情感。民心是杆秤,刻在心碑口碑上的民意鉴定,字字是金,万古流芳。
相形之下,另外一些贪官污吏的绰号就污人耳目、臭不可闻。按照荀子的说法,巨贪大蠹皆为口言善、身行恶、德沦丧的国之妖孽。他们手握权柄作威作福,百姓敢怒而不敢言,但这并不代表民意就不敢对其作出客观真实的“考评”鉴定。自古至今,有关贪官的绰号最多,成为绰号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有的人虽然还活着,但在群众心中已经死了——无数愤怒的布衣白丁,就是以这种方式为贪官送行、给他们盖棺定论。
一张另类绰号榜,公示了一颗颗龌龊的灵魂:原福建省周宁县县委书记林龙飞,以其“把官位卖光,把财政的钱捞光,把看中的女人搞光”之劣行,赚得“三光书记”恶名;原湖北省天门市市委书记张二江,创造了包养107个情妇的官场记录,并因“吹、卖、嫖、赌、贪”样样俱全,获赠“五毒书记”绰号;原河南省上蔡县县委书记杨松泉,什么钱都敢贪、什么红包都敢收、什么工程都敢卖,被当地人恨恨地称为“杨半亿”……此外还有“三贪市长”雷渊利、“下跪市长”李信等,什么样的绰号,折射出什么样的人生,什么样的灵魂。
既然官员绰号是一种别致的民意总结,笔者在此建议,党委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在考察了解干部时,不妨多深入基层,充分听听群众的意见。没准那些刺耳的绰号就是一封另类举报信,如果及时了解“杨半亿”、“三光书记”、“五毒书记”这样的绰号并认真甄别,肯定能加速贪官的倒台,大大降低反腐成本。
文章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