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淳”与“陈纯”
打印


   陈淳,吉林省吉林市委副秘书长。他“接待群众要热心、听取意见要耐心、帮助群众要真心、改正错误有决心”的“四心”工作法,受到中央领导同志肯定。他为党分忧、为民谋利的先进事迹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后,受到广大群众称赞。

   那么,“陈纯”又是何许人也?这还得从群众送给陈淳的一面锦旗谈起:

   采访陈淳先进事迹时,记者们发现2003年到2006年间,人民群众共送给陈淳两块牌匾、六面锦旗,内容大多是“党的好干部,人民好公仆”、“为民解忧办实事,廉洁奉公好公仆”、“人民好公仆、百姓贴心人”等。平时陈淳都把这些荣誉锁在柜子里,这次工作人员拿出来让记者拍照时,人们看到2006年3月6日市皮鞋厂下岗职工送的锦旗上写的却是“赠市委副秘书长陈纯”。

   看到这里,人们当然明白,“陈纯”者,“陈淳”也。但下岗工人为何会把“淳”字误写为“纯”字呢?这是因为陈淳在他们心中实在是太“纯”了,以至于他们制作锦旗时,对这位为他们办好事的领导干部的名字,不假思索就想到了“纯”字。

   “淳”与“纯”有何差异?

   “淳”,《辞海》里第一种解释是“质朴敦厚”。与之相连的词汇有“淳风”、“淳朴”。杜甫《五盘》诗言:“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

   陈淳无愧于这个“淳”字。作为市委副秘书长,这个官衔在当地百姓心中也算“老大的官”了。但陈淳在与群众接触中,从不端官架,不打官腔,而是秉持着“质朴敦厚”的行为作风。接访中他深刻体会到群众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事没人管,想找管事的人找不着。所以,为让群众方便和放心,他把办公室和手机电话都留给群众,还把家里电话告诉居住偏远的百姓。为解决北极桃园新村群众住房问题,他冬天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与群众打成一片,夏天穿背心着布鞋与百姓共同奋斗。挫折中受到关心的人民群众,“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发出“关键时候还得找党、找组织”的感慨。

   “纯”,《辞海》里一种解释是:“纯,精好也”。提到这个字,很容易使人想到“纯洁”、“纯净”、“纯粹”。《庄子·刻意》篇云:“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引申为指人的德行完美无缺。

   陈淳也无愧于这个“纯”字。在他身上,只有“显规则”,没有“潜规则”。正如吉林市一位老领导总结的那样,他对工作“不推、不拖、不躲”,对领导“不溜、不拍、不送”,对名利“不跑、不要、不求”,对贿赂“不贪、不占、不收”。他用实践和忠诚诠释着“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心胸坦荡、表里如一”,“生活正派、情趣高雅”。他不抽烟、不喝酒,不会打牌、打麻将,业余时间喜读书、爱音乐,下围棋是高手,打乒乓球机关没几人能对上手。对上对下、对内对外,对工作、对生活,陈淳不是很“纯”吗?

   陈淳的“淳”与“纯”,集中地表现在他的百姓情怀、公仆意识、党性观念,来源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两个务必”的优良作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

   前不久,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倡导领导干部要保持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陈淳的“淳”与“纯”,也正是这八种良好风气的一个缩影。

  

文章来源: (中国廉政网)


上一条: 取信于民必须从严治党
下一条: 郑筱萸被“双规”后才明白啥叫受贿?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