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实情 讲真话
打印

  在今年“两会”的小组讨论上,领导干部如何做到“察实情、讲真话”是许多代表、委员提及的一个话题。一些代表、委员指出,在当前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所提出的要求,“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一些领导干部为什么不能察实情、讲真话?
  首先是思想作风有问题,根子不正。有些领导干部官僚作风严重,不深入基层扎扎实实搞调研,习惯于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报告、查简报,“拍脑袋”决策。口头上讲求真务实,实际上却回避矛盾、讳疾忌医。
  其次是碍于情面或利益,丧失原则。有些领导干部为了自己或他人所谓的“面子”而丧失原则,不能察实情、讲真话。另外一些人,害怕“报忧得忧”,担心自己的地位、利益会因为讲真话而受到损害,因而不察实情、不讲真话。
  第三是相关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督。领导干部到底有没有察实情、讲真话?如果没有,会受到什么惩处?如何督促领导干部察实情、讲真话?由于相关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给一些人钻了空子。
  既然找到了“病根”,我们不妨对症下药。
  加强教育不可少。通过教育增强领导干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求真务实的胆识,培养求真务实的胸襟和作风。官真则民真,官假则民不实。如果领导干部能实事求是,不讲“假、大、空、套”话,闻过则喜、闻功思忧,群众也便会真诚以待,察实情、讲真话也就有了深厚的“土壤”。
  健全机制很重要。必须形成一套科学评价领导干部的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使那些喜欢讲假话和听假话的人为此付出代价,让那些兢兢业业工作、实事求是说话、有真才实学的干部得到奖励和重用,察实情、讲真话也就会逐渐形成风气。
  注意方法是关键。领导干部要想察实情、讲真话,就必须深入基层,和群众打成一片,多与群众沟通交流,和群众交朋友。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来办,才能以真换真、以情寻真、用心求真,掌握实情才能说出真话。同时,领导干部还要自觉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掌握信息,察悉民情,问计求策。
  知易行难。希望各级领导干部从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得到激励,从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中得到启示,从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中看到责任,勇于、善于察实情、讲真话,用自己的勤政、廉政、德政、善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上一条: 好汉忌提“当年勇”
下一条: 不言苦 要言策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