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光盘”成为一种习惯
打印

连日来,在勤俭节约之风的激励下,抵制“舌尖上的浪费”,成了一场全民推崇的热潮,“光盘”的讨论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要使“光盘”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以踏石留印的劲头坚持下去,还需让“光盘”成为一种习惯!

面对餐桌上的杯盘狼藉和觥筹交错的铺张,令人深思:盛宴是“剩盘”的根源。国人爱面子、讲虚荣,聚餐时点菜往往多多益善,七八个人吃饭,一点就是十几个菜,鸡鸭鱼肉一起上,如果宴请的对象是比较关键人物,就要再上规格一点,要点上龙虾、鲍鱼、翅粉等名目繁多的几个够份量的菜,令人眼花缭乱,点了很多菜却吃不完,有的饭菜几乎动都没动,就被直接倒进了垃圾桶。

观念是“剩盘”的天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比较好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简单到吃的关系,比如,街坊邻居打招呼会问:吃了没有?朋友之间相约:到哪里吃饭?说到底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就是浸透在吃喝的餐饮文化之中,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酒桌文化也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尤其是在中国官场的酒桌上,从唐代的烧尾宴,到清代的满汉全席,自古以来,宴席的功能就不仅仅是吃喝,很多时候,宴席更像一个交际场、名利场,剩宴也成了一种官场文化,菜点少了饭菜不丰盛,就感觉丢面子不排场,菜越多档次越高就越表热情,无酒不成宴,酒不好不成敬意,喝不倒不表忠心,并流传着一种“酒风见作风”和“酒品见人品”,“感情深一口焖,感情浅舔一舔”的哲理。殊不知,推杯换盏之间,喝坏了党风政风,喝坏了胃,这些铺张浪费的背后,主要是根深蒂固观念误区在作崇,这其中,既有头脑中的浪费思想奢靡习气,也有“眼大口小”的生活习惯影响,更有“死要面子”讲排场的观念意识。

十八大之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崇俭抑奢,拼弃奢靡习气,拒绝餐饮浪费,还需从干部群众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吃饭开始,养成节俭习惯:公务餐习惯吃自助餐,由宾客根据菜单选择喜欢吃的食物;习惯少点一道菜,不够时再加;干部下乡习惯吃廉政灶;在外就餐习惯打包,吃不了带回家;餐饮业要习惯为顾客提供“半份菜”、“小份菜”、“热菜拼盘”,菜单上标注大中小三个号码,方便客人根据餐量大小实际点餐。

如果说,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那么就,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让“光盘”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风尚。久而久之,那种“菜点少了丢面子”的风气才会扭转,那种“浪费点不算什么”的观念才会改变,浪费陋习才会革除,餐桌腐败才会有效刹住,餐桌上的文明才能逐步形成。


上一条:执行纪律须防“松劲”“走歪”“变味”
下一条:官员“落泪” 不如“落刀”与“落帽”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