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一套刚刚播出的八集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成为这些天群众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永远在路上》通过详实的资料和专业的解读,全面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上率下、驰而不息正风反腐的实绩,可谓正当其时。这部专题片,系统梳理经验、坦诚面对问题、理性描绘蓝图,开诚布公与全党全国共话管党治党建设党,在恰当的时机、以适宜的方式,拉近了党和人民的情感距离,增强了全面从严治党成果的传播效果,提高了影响力。
《永远在路上》重申反腐败斗争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打“虎”拍“蝇”、消除腐败存量以治标为治本赢得了时间;在当前,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已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更要着力遏制腐败增量、标本兼治,贯彻落实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上,把管党治党延伸到基层、延伸到每一个党员干部,不仅要用纪律的尺子约束党员干部行为,还要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党员行为,通过重塑党内政治生态引导党员干部,真正实现全面、从严。
专题片披露的事实,给人们的启示是深刻的,有些感受尤为强烈。“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会落到这种结局。从小我们吃过很多苦,是从贫寒之家出来的,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周本顺的这段话是他落马之后的内心独白,言语中吐露出深深的懊悔。与周本顺类似,在专题片中出镜的多位贪官都表达了这样的想法。李春城在面对镜头的时候,低垂着脑袋,用极度哀叹的声音说道:“我干的这些事情,这算什么?你知道,按照通常的退休年龄,这将近一生了,居然因自己的错误这样收场,何其悲哀!”在专题片中,出镜的贪官几乎都是“一夜之间白了头”,苏荣、刘铁男、李春城……他们在专题片中的精神面貌充分证明,腐败让他们葬送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事业,还包括尊严;在辜负了党和人民信任的同时,自己的精神也因腐败而被彻底摧毁。这些贪官的反思懊悔与落马之前的飞扬跋扈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反衬出他们现在的心境。然而,在一步步滑向腐败深渊的过程中,他们是否曾有一刻意识到自己会为腐败而葬送一切?《永远在路上》专题片通过对一个个违纪违法官员的采访,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拒腐防变的警钟。他们的每一句独白都在警示我们,在腐败问题上不要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不要在所谓的“不知不觉”中踏上一条不归路。
有贪必抓,有腐必惩。十八大刚刚开过,首“虎”应声落马,吹响了反腐斗争的冲锋号:只要违法乱纪,无论是谁,照抓不误,绝不容情。之后,反“四风”、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巡视,“老虎”被连续揪出,职级之高、频率之繁、范围之广,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大至数亿元巨贪小至违规吃喝,职级无论高低,人员无论多少,违纪必究,违法必办。绝大多数地方和部门,在高压态势之下,不正之风和不良作风敛迹息声,作风建设局面迅速改观。
正风反腐永远在路上,绝不是一阵风。经验表明,正风反腐最忌“雨过地皮湿”。运动式反腐,当时力度再大,即便是一场雷暴,贪腐分子躲过去后又会依然故我,甚至变本加厉。《永远在路上》清晰地传达了这样的信号,正风肃纪没有时间表,不存在弹性;把纪律挺在前面,越往后要求只能更严。据报道,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已近四年,共查处相关问题13.9万起,处理18.7万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1万人。有人说,力度已经够大,是不是可以松一松了?这样的认识显然不妥。一旦没有这种力度,歪风邪气、贪腐之风定会死灰复燃,必然反弹甚至回潮。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执政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要想长期执政,打铁还需自身硬,铁腕反腐、激浊扬清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唯有管党治党不放松、正风肃纪不停步、反腐惩恶不手软,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新挑战,才能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始终保持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真正赢得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