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习党章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打印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6次全体会议上讲话强调:“总结我们党自身建设包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践经验,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就是要始终把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胡总书记的精辟论述,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保证国有企业改革、稳定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企业党员领导干部,要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认真领会党章的深刻内涵,在生产经营中,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自觉做到反腐倡廉,保持党的先进性。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措施》开展《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实施细则》

以笔者从我公司了解到的情况看,这两个文件下发后,在各党支部和党员干部中引起较大反响。许多同志认为,文件紧扣反腐倡廉主题,切合总公司实际,具有及时性和可操作性,是反腐倡廉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但也有个别党员干部对两个文件学习不够,有些思想认识还亟待提高。

1、有的同志认为,企业比起社会来纯而又纯,“无腐可败”。这就过于“想当然”了,从已披露的那些大贪官的经历看,犯罪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腐败的原义是指食品,“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看不到滋生腐败的诱因,放松廉洁自律的要求,久而久之,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就会乘虚而入,使我们原本能抵御住腐败的能力有所下降,继而被“糖衣”粘住,出现那种刚说出“我从不生病”病就找上门来的现象。其实,这也是必然,因为在物质世界里,绝对的事情是没有的。

2、有的同志认为,总公司生产经营形势发展很快,每天,干部们一睁开眼,满脑子想得都是指标、数字、进度和效益,实在没有空坐下来学习党风廉政知识。不难看出,在这些同志的思想深处,只有抓生产经营才是实事,这就有失偏颇了。众所周知,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目的说到底还是“抓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创佳绩。”在生产经营中,每个管理者深谙“管理中讲效能,生产中讲奉献,经营中讲道德”的重要,而这“三讲”箴言,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目的是一脉相承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国有企业里,强调并要求做到“党政领导班子正职要对职责范围内的反腐倡廉工作负总责,对重要工作和重大问题亲自抓。其他成员要抓好分管部门和单位的反腐倡廉工作。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按照责任分工,切实抓好本部门的反腐倡廉工作。”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人们才不会把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看作是“外在”的东西,和生产经营“油水不沾”、截然分开了。

3、有的同志认为,现在的人就是干些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也是暗中进行,且“你知我知”,让你查无实据,拿他们没办法。事实果真如此吗?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只要你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总会留下蛛丝马迹。我们从媒体曝光中可以看到,许多贪官当初收受贿赂时都有一条“戒律”,即“事没办成不收;人不可靠不收。”自认为天衣无缝,可结果怎样呢?还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所以,预防职务犯罪,心存侥幸是要不得的。

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对于掌管一定人、财、物权的人来说,拒腐防变,仅靠自制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制度、有监督、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作保证,正如我公司总经理武润奎同志所说的那样:“管好干部是落实《实施纲要》的关键,先从健全和完善制度入手,加强教育,严肃纪律,严格惩处,就能防止出大的问题,就能保护好我们的干部,这也是我们的责任!”由此可见,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加强对党章的学习,提高对纪检监察工作的认识,才能够面对各种诱惑而独善其身,切实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使有关文件精神落到实处。

二、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

近日,胡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要把推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决防止和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的错误行为。”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对党员干部思想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那么,我们将如何看待科学发展观呢?对企业而言,科学,可谓真理,就是在生产经营中探得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观,就是运用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成果,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双优”的观点,也就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落实科学发展观,需把握三个基本点。

一要以人为本。在工作中贯穿人本思想,树立“大我”意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以不断满足职工物质利益和精神需求为己任,壮大企业发展的整体合力。能够从实际出发,从细节入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会做和多做“民心工程”。

二要注重和谐。通过权力和非权力性的影响,带动和引导职工乐观向上,有成就感。通过创建和谐环境,同步提升职工和企业的品质。能够珍视现拥有的,保持与人为善、以德服人的良好心智,在经营管理、技术开发、思想教育、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寻求“共鸣”。

三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迈向“百年企业”做到政治上清醒,业务上拔尖,工作中廉洁、勤勉、诚信,不断创新,奋发有为,并自觉地搞好“传、帮、带”,树立“一盘棋”思想,使企业发展呈现出“过去有潜力、现在有张力、将来有余力”的阶梯态势,真正实现良性循环,强大兼容。

坚持“三要”,就是剔出主观、迷信思想,纠正“短视力”、预防“浮躁病”,谨记陈云同志的教诲,既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又要“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以岗见责、以责量岗,以责量人,推动个人和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治理商业贿赂要治理好“小环境”

胡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这项指示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全国各行各业加紧治理商业贿赂,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更应责无旁贷,积极治理好“小环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弄清商业贿赂的根源、特征和危害,才能在现实中更好地认识它、防止它和解决它。而思想上的清醒,只能通过对政治、经济、法纪和业务的学习获得,惟有此,才能不断扫除思想上的盲区、行动上的误区,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物质决定意识。我们应立足当前,抓住“十一五”难得的机遇,加速企业发展,壮大经济实力,使广大职工享受更多的物质成果,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断开阔视野,增长才能,提高修养,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自觉远离蝇营狗苛的商业贿赂。

古人云:“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众所周知,震动三秦大地的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腐败窝案就是商业贿赂引发的典型案例,总经理王文学被判处无期徒刑,副总经理刘健民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总会计师李菊萍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收受贿赂。铃铛入狱,对他们来说是罪有应得,可几个蛀虫,却给电力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使广大职工深受其害。对此,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和掌管一定人财物权的工作人员应警醒,“违法乱纪的事不能做,不义之财不能得。”不要因个“贪”字,而改写了自己的人生历史!

治理商业贿赂,是个系统工程,既要靠“大环境”,也要靠“小环境”。因此,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当仁不让,将此项工作同生产经营管理、廉政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说实话、办实事、重实效,促进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健康发展。

四、学习无止境,荣辱当自清

 “八荣八耻”是面镜子,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上面看到自己的形象,知道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做得还不错,需一如既往地保持下去。

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讲,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将有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身处环境好,加上个人勤于和乐于修炼,这个过程就会短些,反之就会长些。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道有多种,各有不同。要想真正领悟此“道”,就得从理、义、德三个方面去把握。

人常说,“理直才能气壮”。作为管理者,对职工说话、办事前,应多想想占不占理,如果言之有理,行之有道,职工就容易接受,你工作起来就会顺手,工作局面就容易打开。有些时候,也会遇到理和法、理、规相矛盾,这时,自然要把遵纪守法放到首位,但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可以在事后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职工同样会理解。让别人明白的道理,自己首先要明白,这就需要不断学习,以崇尚科学为荣,做一个明辨是非、知廉反耻、顾全大局的“明白人”。

讲道义,就是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必须有股正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怀揣爱国之心、爱企之心、爱职工之心。多想想“工作岗位养育我,我为岗位做什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以服务职工、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艰苦奋斗为荣,不做对不起单位,对不起家庭,对不起社会、更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坚强毅力、果敢精神,把事情做好。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人们崇尚松树的品格,“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广大职工、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经常要和各式各样的人钱物打交道,稍不留意,就可能“一世英明溃于足下”,悔之晚矣!而怎样面对“乱花飞絮迷人眼”仍能做到洁身自好、方寸不乱,这就需要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以诚实守信为荣,以接受商业贿赂、骄奢淫逸为耻,自觉遵守职业操守,保持做人的道德良知,“厚德载物”,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尽显个性魅力。

文章来源:(宣教室)


上一条: 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下一条: 为了包二奶,腐败官员还有啥不敢做?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