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佳节时,春节是所有国人生活中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合家团聚的喜庆节日, 也是人情往来的高峰期,本来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走动走动、聚会聚会很平常,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些少数干部本着“逢节必送礼,办事必送礼”的错误观念,将本应是互相问候增进感情的日子变成了贪污受贿攀附权贵的重要节点,利用传统佳节送礼,使欢乐祥和的传统佳节已经完全异化、变味。
如何刹住节日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上之所好,下必甚焉”,“公仪休嗜鱼拒鱼”的故事为我们当今从政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历史镜鉴,值得所有党员干部品味借鉴。
据《淮南子·道应训》载:公仪休相鲁而嗜鱼,国人献鱼而不受。其弟子谏曰:“嗜鱼不受,何也?”公仪休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受鱼而免于相,则不能自给鱼,无鱼而不免于相,长自给于鱼。”
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鲁国的相国公仪休嗜鱼如命,无鱼不吃饭。在其任相国时,亲宾姻戚,甚至素不相识者都买鱼送他。公仪休一概予以谢绝,送鱼的人都有所望而来,扫其兴而归。有一学生闻其老师当了相国,特地买了几尾大鱼登门恭贺,公仪休一如既往,拒不收纳。学生深感奇怪,问道:“老师素来喜食鱼,却因何不受?”公仪休回答说:“时人投我所好,送鱼者纷至沓来,我身为相国,居于群臣之首,理应以廉为宗,故虽嗜鱼而始终不敢受人一鱼。”学生想了想,复劝道:“我送鱼是尽师生之谊,别无所求,请老师通融一次。”公仪休连连摇头说:“入仕为官,贵在不贪,受礼纳贿,败坏吏治,污浊官场,此戒万不可开。如今我居相位,有俸禄可买鱼吃,若因贪赃枉法而丢了官职,自己无钱买鱼,别人也不会再送鱼来,到时倒真吃不到鱼了。你是我的学生。既是爱师,还是爱我以德为好。”学生终于被说服,便持鱼而归。
公仪休嗜鱼拒鱼的故事,千百年来之所以被人们传为美谈,就是因为他能够清醒认识个人好恶与事业兴衰成败之间的关系,始终做到管住小节,抵御诱惑,作清廉之官。相信每个人都会为公仪休“入仕为官,贵在不贪”的人生信条和清正廉洁、崇尚名节的品德所折服。
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位高常思己之过,权重更知自律严”,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知微见著、防微杜渐,不被金钱利禄所累,自觉防贪拒贿,过节期间,我们不妨学学“公仪休嗜鱼拒鱼”, 深入了解古人的从政为官智慧,管住嘴、莫伸手, 保持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不送礼也坦然,不收礼更心安,在行动上自觉做到不送礼、不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