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古村落———黟县西递村的“敬爱堂”中,有一幅由南宋理学家朱熹所书的“孝”字。该字有1米见方,右部轮廓酷似一个仰面作揖的后生,而左边却分明像一只尖嘴的猴头,其寓意非常明显,就是说只有孝敬老人者才能算得上真正的人,如果忤逆不孝只配跟畜生为伍。
那么,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又应该如何去行“孝道”呢?笔者认为,党员干部作为先进代表,理应在孝敬父母方面成为普通百姓的表率。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少数党员干部却片面地理解了“孝”的涵义,奉行错误的“孝道”观,乃至做出了有违“孝道”的事情。
有的人认为只要能让父母充分享受好物质生活,就算是尽了孝心,平时总觉得自己工作忙、应酬多,很少抽出时间与父母家人交流谈心。有的人认为只要父母能过得舒服滋润、风光体面,偶尔动用一下手中的权力为家人打打招呼、谋点私利,也算是有孝心的表现。更有甚者,少数腐败分子是以尽孝之名,行敛财之实:父母生日寿诞,则广邀宾朋大摆寿宴;父母生病住院,则广发消息笑纳厚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行为表面上看是在行“孝敬”,其实却与真正的“孝敬”相悖。因为,对于多数老人来说,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赡养,更看重子女带来的精神愉悦。子女闲暇之际和他们一起谈心交流,让他们享受到天伦之乐;子女谨遵长辈教诲,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让他们过得心安理得;子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得到群众的夸奖和拥护,让他们感到自豪和骄傲,这一切同样会让父母深切地体会到子女们的一片孝心。试想一名领导干部如果沦落为人民唾弃的腐败分子,受到党纪国法的追究,不仅自己无法为父母颐养天年而尽责尽孝,还无情地将离别之痛和莫大耻辱留给老人,这又怎能算是尽了孝心呢?
因此,作为党员干部,要全面理解“孝敬”的涵义,正确地践行“孝敬”。既从物质和精神方面孝敬好自己的父母,又要像古人说的那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努力将践行“孝敬”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视人民如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文章来源:(中国廉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