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言敏行”也不易
打印

   孔子在《论语》中,对言与行的关系多有论及。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谓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人生在世,总要说话、办事。一般人,或许能够坚持少说多做,甚至不说只做。然而,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而言,“慎言敏行”则不易。由于其受职责所系,要经常对群众讲话。比如,你要去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开展群众工作,总是要讲话的,甚至还要经常开会作报告。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既要善言,更要善行;言过之后,对该办的事,要积极、认真去办好,真正兑现,切忌失信于民。用孔子的话说,应当“耻其言而过其行”,以言过其实为非,反对说多做少,特别是只说不做。如果不是这样,像时下有的党员干部说多做少,向群众许诺过的事,也不认真兑现,结果让群众信不过。这种现象是应当防止和禁绝的。
  还有一种情况,由于领导干部经常开会,要讲话作报告,倘用“讷于言”来要求,起码要少一些大话、空话、套话,多一些群众语言,多讲点群众关心、关注的话题。然而,有的领导干部讲话作报告,却不大注意这个问题,习惯于念秘书班子起草的稿子,多是些不着边际、大而无当的大话、空话和套话,很少有能让人入脑入心的话,以至讲得令人生厌。这种现象也应当防止和克服。领导干部要把话讲得让群众喜闻乐见,还要多读书学习,多调查研究,善于思考和提炼,掌握群众的脉搏,善于运用群众的语言。这样才能把话讲得引人入胜,起到宣传、引导、鼓舞群众的作用。
  无论如何,党员干部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工夫下到“敏于行”上。因为,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看你能否为群众做出实实在在的政绩,都要用事实来说话。更何况,群众对党员干部不仅听其言,还在观其行;既听领导干部说得怎样,还观察他的行动,看他做得怎样,是否言行一致。如果领导干部说多做少,甚至言行不一,不讲信用,连对群众说过的话也不落实,那就如孔子所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集中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慎言敏行”的主张。所谓“为政之要,贵在力行”,党员领导干部不妨把“讷于言而敏于行”当做自己思想行为的标准,当做立身、做人、从政的指针。应当“慎言敏行”,多在“敏于行”上着力,防止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要认真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和好事,真正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文章来源:中国廉政网


上一条: 从“道歉”看责任
下一条: 群众与领导干部交流就要无障碍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