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不是作风纪律的“避风港”
打印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上班纪律再次成为媒体舆论的焦点,上班时间没有人、上下班不按时、打瞌睡、玩游戏、相互调侃窜岗等现象层出不穷,还有集体放假出游、公款消费等问题仍有发生。自去年12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来,中央领导同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在改进调查研究、会风、文风以及坚持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等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群众对“八项规定”的期望很高,然而,一些领导干部春节过后“免疫力”下降,自由涣散,把风俗习惯作为作风纪律的“避风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思考。

一是纪律“大于”习俗。按照春节的风俗习惯,过了正月十五年才过完,一年工作才能开始。但遵循风俗习惯并不意味着该上班不上班,风俗习惯应该弘扬继承,但是风俗活动也有时限,工作任务还要完成。既然国办通知明确规定春节放假到2月16日正常上班,就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贯彻执行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有工作纪律的保障,人民才能幸福安康的过好春节,一味的强调习俗只会影响工作,背离党的宗旨。

二是精神“等于”作风。一些机关单位和干部,上班时人在岗心不在岗,还沉侵在春节的休闲中,精神状态还在放假。有的人聊天、打瞌睡、玩游戏、相互窜岗调侃,呈现出“庸懒散”之态。人在岗而不办事,会让来办事的群众更加撮火,也直接反应出干部作风存在问题。“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于职守,勤勉尽责”,这些都是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应当履行的义务。节后上班不务正业,对来办事的群众不理不睬,不是一名称职领导干部应有的表现。思想是源泉,面貌是体现,作风是反应,没有良好的上班精神何来扎实作风。

三是空谈“小于”实干。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也好,改进节后上班工作作风也罢,关键是要抓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好的工作作风不能只停留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制度不落实就是空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在我国的传统习俗中,领导干部要以实际行动拆除“这座墙”,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勤勉尽责地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根除节后综合症。不能以传统习俗为借口漠视工作纪律,寻找节日的“避风港”。


上一条:“容得下尖锐批评”是一种胸怀
下一条:政治纪律是党的根本纪律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