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在征地拆迁中设定6条“红钱”作为拆迁原则,依法办事,温情操作,取得了群众满意、社会稳定和环境优化的“三赢”效果。
这6条“红线”为:影响城市容貌和城市景观、占压道路和建筑红线、影响道路交通和车辆停放、临时建筑时间在5年以上、侵占城市绿化用地、占压道路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的多层建筑。规定,凡是违反这6条“红线”的一律拆除。
在近3年时间里,宝鸡市累计拆除、拆迁市区房屋3000多处,市区违法建筑拆除总面积达48万平方米。在取缔了38个马路市场的同时,新修了15个封闭式市场,不仅容纳了原马路市场的摊位,还新增就业岗位3000多个,有效解决了300多家拆迁户的实际困难。在此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因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也没有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败诉案件。
既依法办事又温情操作,不仅在宝鸡的城市拆迁中作用明显,而且也是农村征地的“良方”。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级开发区,近年来在新区建设中共征用土地9218亩。在征地过程中,宝鸡高新区对农民的征地补偿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算,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把失地农民的安置当作首要问题来抓,使农民“失地不失业”。高新区构建了区、镇、村三级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帮助失地农民求职。近年来,失地农民在高新区建设中获取的收益达一亿元以上。
征地过程的风平浪静,为宝鸡高新区赢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入驻高新区的企业达到了800多家,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23家,德国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不久前,宝鸡市还通过验收,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2005年8月8日)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