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陕西省纪委、省监察厅消息说,榆林市3名“涉煤”官员因不愿撤资已被免职。目前全省89名“涉煤”官员撤资1144万元。陕西省还将采取三项举措进一步扎实细致地开展清理纠正工作。
因不愿意撤资被免职的3名干部是榆林市神木县科协主席康寨村、煤炭工业局副局长王国平、科技局副局长尚文斌。目前,榆林有69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企负责人(其中9名副县级以上干部)主动撤资592.7万元,延安有12名干部和国企负责人主动撤资496万元,安康有8名干部主动撤资55.3万元。
陕西是产煤大省,去年底核定的各类煤矿共有849家,去年煤炭产量1.132亿吨。陕西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在全省开展了“官员入股煤矿”的清理纠正工作,并把煤矿企业比较集中的榆林、延安、铜川、渭南、咸阳5市作为重点清理纠正地区,以煤炭、安监、工商、土地管理、税务和公检法等部门人员为重点,增强了清理纠正工作的针对性。
陕西省纪委副书记马文新说,陕西省前一阶段的清理纠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个别地方清理纠正工作还不够深入。下一步,陕西省将通过三项举措把工作引向深入。一是各煤矿要向组织说清本企业资本金组成情况,说清有没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问题,并要求企业向组织作出承诺:今后不再接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企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二是由纪检监察机关一件一件查处群众举报,查清问题后从严处理。三是要对自查自纠反映出来的问题进一步认真核查,对那些不能说明入股资金合法来源的,一经查明确属非法收入的,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新探索
——部分省市运用网络技术强化行政监管工作情况综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党中央、国务院对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视。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把推行电子政务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山要发展电子政务,提高政府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十六届五中全会又一次强调,要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运用网络技术改进和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提高行政监管的科技含量和有效性,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9月中旬,广东省深圳市麒麟山庄多功能厅里的多媒体演示,吸引着众多目光。正在演示的有深圳市监察局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苏州市监察局的行政审批网上监察、陕西省监察厅的警示训诫防线网络、福建省监察厅的依法监察程序网络应用、山东省监察厅的纪检监察文书电子应用等5个系统。这是监察部、国务院审改办主办的运用网络技术强化行政监管交流会的一项内容。出席会议的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高度评价这5个系统,他说,网络技术为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提供了技术支持,实践证明,网络技术在政府管理创新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是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有效手段。
陕西开发的警示训诫防线网络系统,就是运用“教育+强制”的办法,对需要廉政预警和轻微违规违纪的党员干部,依据有关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规定,实行超前防范和动态监督,及时提醒一部分人不犯错误;有效控制一部分人少犯错误或不犯大的错误;着力督导犯了错误的人切实改正错误,最大限度地教育挽救犯有轻微错误的党员干部,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警示提醒制度、诫勉督导制度和责令纠错制度。
警示提醒制度,针对群众有举报、社会有反映、组织认为有必要告诫党员干部防范的问题;单位重大决策、重点工程项目、大额度资金使用、重要人事任免,以及领导干部个人及家庭重大事项,可能出现不廉洁行为,需要事前预警的问题,采取发提醒通知书、询问函或信访约谈、提醒谈话等方式,提醒告诫,事前防范,形成廉政预警机制。
诫勉督导制度,针对党员干部在廉洁从政、道德品质、工作作风等方面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存在不正之风或不廉洁行为,在执行政策以及工作中出现失误或偏差的,采取发督导通知书、纪律检查(行政监察)建议书或诫勉谈话等方式,及时纠偏,督察引导,阻止错误行为发展蔓延,形成动态监督机制。
责令纠错制度,针对党员干部已构成违纪,但情节轻微,可不予处分或免予处分行为;其他介于可处分与可不处分之间的问题,采取发纠错通知书,纪律检查(行政监察)建议书或训诫谈话等方式,批评训示,强制纠错,使其认识问题危害,切实改正错误,形成保护挽救机制。
2003年以来,陕西省共对8573名党员干部实施了警示训诫,保护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今年上半年,该省公安系统对300多名轻微违规违纪的干警实施警示训诫,促进了警风建设。许多受到警示训诫的党员干部感慨地说:“幸亏组织发现问题早,帮助我们改正了错误,否则将会滑向腐败的泥潭。”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我国的行政监管工作一定会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发展的眼光,从更高层次上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建设符合信息社会要求的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
陕西省还开发了警示训诫防线网络系统,省市县联网运行后将通过网上登记、监控、督查、考核,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和操作办法,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采访中记者发现,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公务人员的廉情动态,主动发现警示训诫线索,陕西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通过受理公民信访投诉,开通网上举报,加强与新闻媒体和政府其他部门的沟通,紧密结合巡视、案件检查、执法监察、源头治理、纠风等工作,发现和掌握警示训诫线索,形成反应敏捷的信息汇集网络。
扎实工作显成果
——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增“亮点”
经过几天的深入采访,记者强烈感受到,陕西省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赢得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拥护,有力地促进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保护了党员干部自主创新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对于在改革创新和干事创业过程中因敢闯、敢试而出现工作失误和偏差的党员干部,通过诫勉督导的方式,正确把握执纪监督的政策导向和尺度,既肯定其工作成绩,鼓励其继续大胆工作,又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改进工作,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记者查阅了柞水县、山阳县等县主要领导因工作问题被警示训诫的谈话记录、检查认识和整改承诺。商洛市某县县委副书记,在争取项目和资金过程中请客送礼,开支混乱,市纪委对其进行了诫勉谈话。该同志虚心接受组织的批评,汲取教训,继续努力招商引资,由于政绩突出,近期被提拔使用。
提高了纪检监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构建警示训诫防线,有利于全面履行纪检监察职能,丰富教育、监督、保护的内容和手段,规范执纪监督行为,促进各项业务工作深入开展。对群众反映的够不上纪律处分的信访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给公众一个明确交待。同时,有利于拓展案源线索,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2003年以来,该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59489件次,基本做到了“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立案11779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2072人,其中厅局级干部25人,县处级干部296人,移送司法机关350人,办案挽回经济损失10亿多元。
增强了纪检监察机关的亲和力。一些干部说,过去,纪检监察机关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查办案件处理人,面孔比较生、冷、硬,人们怕到纪委来,怕见纪检干部。如今,通过真心实意帮、热忱鼓励改,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开展工作,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纪检监察干部在人们心目中变得可亲、可信、可敬了。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支持和参与反腐败,群众也进一步增强了反腐败的信心。群众认为现在纪委不光是查案、处分人,对干部身上的小毛病也认真来管了。群众的呼声得到及时回应,干群关系得到改善,纪委的监督作用发挥得更好了。
壮大了反腐败工作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警示训诫防线工作,进一步落实了党风廉改建设责任制,强化了各级党政领导的责任,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及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预防腐败的积极性,增强了预防腐败的工作合力。这道防线从战略和策略上注重把一般性腐败问题与严重腐败行为区别开来,把大多数轻微违规违纪的党员干部与极少数腐败分子区别开来,及时教育和挽救大多数犯有一般性错误的人,从而有力地孤立和打击了极少数腐败分子,扩大了反腐败斗争的社会基础,提高了反腐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综合效果。
(2005年11月15日)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