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到任第一年,全院查处的职务犯罪案比上一年提升50%,第二年又上升20%。
他主管的反贪工作在西安市检察系统连续五年名列前茅,临潼区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政法系统“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青年文明号”,他本人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
七年来,他经手的94起职务犯罪案,个个铁证如山,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800余万元。
王书田的办案能力,众口皆碑。然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检察官,在这94件铁案背后,王书田所做的一切更为可贵。
一名新时代检察官,不仅要有嫉恶如仇的正义感,更要有用证据证明犯罪事实的现代办案意识
这是王书田工作笔记本上的一段话:公正是法律的灵魂,证据是现代执法的基石。增强现代执法观念,做一名新时代检察官,审案时,不仅要有嫉恶如仇的正义感,还应该具备洞悉对手内心和人性特点的能力,更要有用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注重办案程序等现代办案意识。
2003年3月,中国移动公司临潼营业部工作人员胡某贪污挪用10.3万余元。可对赃款去处,胡某三缄其口。赃款的去处成了突破此案的关键。经过调查,检察人员了解到胡某嗜赌如命,赃款有可能用于赌博。但是,一名经常和胡某赌博的关键证人早已躲得无影无踪。
这时,办案组中有了不同意见,一些检察人员认为,证人虽然跑了,可是胡某贪污挪用证据基本确凿,他本人也供认不讳,结案算了。可王书田反对,不找到证人,证据就没有完全到位,仅凭猜想和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结案,这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
第二天,他亲自出马,带领检察人员二进案发地,通过证人亲属终于找到那位关键证人。讲法律、讲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六个小时后,证人终于开口,证实胡某确实将赃款用于赌博。
取证完毕,已是满天星辰。夜幕中,和王书田一起返回的检察人员们虽然精疲力竭,但心里却格外踏实。
为等一个证人,王书田曾经三天三夜守候在呼啸的寒风中。
为找一个证据,王书田曾经一连几个月埋在堆积如山的账单中。
2000年,在王书田的倡导下,临潼区人民检察院在自侦部门推出了“铁案工程”。规定:凡是在工作上出现责任问题的,是科长的降为副科长、是副科长的降为科员,是检察员的降为助理检察员,是助理检察员的降为书记员。
不放过一个坏人,但也决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一场“正名会”体现了王书田在办案中尊重隐私保护人权,对事实负责的执法理念。
2001年9月,反贪局接到举报称某局长有经济问题,涉嫌贪污200多万元;经过初查,发现举报完全失实。
调查结束后,王书田专程到这个单位召开“正名会”,为当事人消除影响,也用事实给职工和检察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对此,王书田有自己的理解:“我们查案子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但也要维护当事人的权益,对查无实据的一定要消除影响,不能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否则我们就成了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罪人’了。”
查漏补缺、建章立制,做好查案“后半篇文章”,是办案工作的应有之义
中国标准缝纫机集团公司是全国缝纫行业龙头企业。提起王书田,公司一位负责人赞不绝口,他说,标缝公司如今已是一家上市的大型企业,可是,王书田为公司所做的一切,公司职工永远忘不了。
2000年,标缝公司某销售分公司经理王某挪用公款15万一案在公司上下引起震动。为什么王某能长期将公款打入私账不被发现?结案后,区检察院反贪检察人员没有立即撤出,而是和公司有关部门坐下来查漏补缺。
针对销售网络不健全,监督环节成为“真空地带”的漏洞,王书田亲自起草关于标缝公司的销售制度意见书,对销售环节上的监督制度提出建议。据此,公司纪委监察室专门出台防范职务犯罪的监督制度,从销售环节上加大把关力度。
从那年开始,王书田不但每年都会定期给他们上预防课,还安排预防科同志为他们免费发放预防职务犯罪的宣传材料。到现在为止,这个特大型企业再未发生一起销售人员贪污腐败、渎职侵权案件。
区某医院出纳王某贪污案、出租车管理处原主任张某贪污案等等,王书田经手的案件的侦破大都不是案件的结尾。帮助各单位查漏补缺、建章立制是王书田查案的“后半篇文章”。而且,对一些“热点”企业,如农电、粮食等行业系统,王书田每年还会亲自去为他们上一堂预防课。
得知记者来自中国纪检监察报,王书田主动提起了自己在公安分局任纪委书记时的经历。他说,那段工作经历让他知道,预防工作是比查案工作更为艰巨的任务,而这也是现代办案意识的应有之义。
驰名海内外的秦兵马俑就在临潼。2002年,在投资1.2亿元的秦俑馆改建工程中,王书田第一次提出检察院反贪局要参与到工程全过程中。预防课、预防腐败报告会定期开,工程预算定期审计,工程中心环节全程参与监督。时至今日,在秦俑馆前广场上,该馆纪委书记告诉记者,这一浩大工程没有一件投诉,达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目标。对此,王书田功不可没。
在他的带领下,反贪局已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政法系统“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青年文明号”
94个“铁案”背后,是94场没有硝烟的反贪战场。如果说,王书田是指挥员的话,那么反贪局那些优秀的检察人员就是冲锋在前的战斗员。
临潼区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已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政法系统“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青年文明号”。然而,为带出这支铁队伍,王书田付出了多少心血!
上任伊始,王书田发现12名反贪检察人员有一多半没有专业文凭,法律知识缺乏,有的办案不按规定凭习惯、不按程序凭经验,而个别检察人员甚至在办案过程中还有违纪现象。这样一支队伍能否完成党和人民交付的反腐惩贪的重任?王书田心头沉甸甸的。
新官上任三把火,王书田燃起的第一把火就是抓学习。每周三的两个小时,成了反贪污贿赂局雷打不动的政治学习聚会。工作不忙时在办公室,工作忙时就挪到办案现场。
“把每个案件都办成铁案,精品案。”这是王书田提出的工作标准。
“侦查谋略要过硬、知识储备要过硬、业务能力要过硬、办案水平要过硬、工作作风要过硬。”这是王书田提出的“硬”要求。
而且,从为检清廉到案件的线索管理、初查、立案、侦查终结等环节等等一系列新制度,第一次出现在每个办公室的墙上。
……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王书田深知此理。在办案中,王书田的传、帮、带,对这支队伍的不断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几年过去了,“三点论”在检察人员侯树荣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1999年,临潼区某旅行社经理王某与会计、出纳三人合伙贪污集体资金案突破口被打开。然而,在事实面前,经理只言不发,会计态度强硬,死不认账,出纳哭哭啼啼,寻死觅活。
调查一度被迫暂停。
关键时候,王书田亲自出马。三天后,出纳紧闭的嘴终于开口,承认“我们三个人把钱分了”的犯罪事实。面对出纳的供词佐证,强硬的会计张口结舌,低下了头。而对经理的攻势更是势如破竹。三人贪污公款5万余元的所有证据相互印证,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条,一个陈案、难案被他办成了“铁案”。
王书田怎么这么“神”?检祭人员百思不得其解。案件总结会上,王书田的“三点论”让他们茅塞顿开。在这个案子中,出纳是支点,会计是难点,经理是重点。利用三点关系,“先攻出纳,再攻会计,最后是经理”,这就是王书田的制胜策略。
检察人员小侯对记者说,在以后的办案中,“三点论”帮助他突破了许多大案。不但如此,“由浅入深论”“声东击西论”等等,这都是王书田在日常办案中自己总结并传授给他们的办案理论。
采访中,检察人员韩彬拿出《国有企业中职务犯罪的手段》《浅议职务犯罪的对策》等几篇文章说,这是王检自己写的文章。这几年,一有空,他就把自己的办案经验和心得体会写下来,尤其是他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更是加快速度,可是,他很久没有写文章了,我知道,他身体实在是太虚弱了。话至此,三十多岁的韩彬眼里噙满泪水……
(2005年11月23日)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