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运转的“发动机”
打印

 

 

领导提起他众口一词:他的工作是一种品牌,免检。

同志们提起他夸奖有嘉:他干工作丁是丁卯是卯,认真。

涉案人员提到他由衷感慨:在原则问题上他是铁了心,让人又畏又服。

他在纪检监察战线工作六年,始终像一台高速运转的“发动机”。他凭着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挚爱,谱写出一曲动人的正气之歌。他就是陕西省纪委监察厅二室副处级纪检监察员杨崇碧。

立志献身纪检监察事业,无怨无悔

20009月,杨崇碧转业到省纪委、监察厅。在部队20年的戎马生涯中,他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两次被北京军区评为先进个人。

立志献身纪检监察事业的杨崇碧,提前两个月到省纪委熟悉工作。初来乍到,杨崇碧在一名老同志的带领下,去北京调查一个重要案件线索。他们冒着盛夏酷暑,奔波20多天,才完成了任务。有的亲友就劝他:“凭你的条件,放着那么多福利待遇好的单位不去,却进了省纪委,净干得罪人的事,你真有点傻!”杨崇碧却说:“人各有志,我看干纪检这事挺好的!

杨崇碧到省纪委一接触办案,就意识到“隔行如隔山”,要胜任工作,光凭热情与勇气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习和掌握业务知识,尽快实现由外行到内行的转变。从此,他把节假日和空闲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业务知识上。他系统学习了三十多本纪检监察业务书籍及相关的法律书籍,报名参加了中央党校法律本科函授的学习。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归类整理了《办案心得》、《国企改革》、《专题研究》、《案例报道》等十余万字的剪贴本。通过系统的学习,他的业务水平得到很快提高。在室主任的指导下,经过全室同志的集体研究,他结合办案实践,执笔整理编写了一本业务指导手册。他还撰写了《查办案件中被调查对象的心理特征初探》、《查办案件工作“十心”的思考与实践》等研究体会文章,先后在有关报刊上发表,受到好评。

从平凡小事做起,小事做好了就不平凡

办案中,杨崇碧自觉树立“从平凡小事做起,小事做好了就不平凡”的理念,先后和同志们一起成功查办了11起大案要案,他善谋断、点子多,正气足、敢碰硬。

20024月,在查办某厂个别领导受贿案中,迟迟找不到切入点。一天下午,调查组让杨崇碧把涉案人郭某叫到办案点,了解情况。郭某到办案点以后,脚还没站稳,就进了卫生间。这些异常举动被杨崇碧看在眼里。郭某走出卫生间后,杨崇碧立即进了卫生间,对内部的设施物品进行了一番仔细检查,在垃圾桶里发现了一个可疑的纸团,打开一看,是郭某在某饭店存包的凭据。郭某为什么把一张很平常的凭据揉成团扔进垃圾桶里?这里边会不会藏着什么秘密?杨崇碧及时上报这个情况,调查组认为这是一条重要线索,派人到该饭店去落实。办案人员在饭店取出郭某存的皮包,打开一看,一个笔记本上记着他在陕西、河南70余万元银行存款的账号以及密码。“70万的存款,和他及家庭的正常收入明显不符;再说这么重要的‘秘密’记录为什么存在宾馆?

在铁的证据面前,郭某不到一个小时就将自己受贿的问题作了交代。办案小结会上,同志们说,杨崇碧在查清郭某的经济问题中立了头功。

经过几年办案实践的摔打,杨崇碧锤炼出了善于挑战困难、勇于战胜自我的顽强作风。“杨崇碧无论接受什么任务都说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从来都不退缩”,这是领导和同志们对他最中肯的评价。今年6月份,某省纪委来人到陕西查办一起经济案件,省纪委领导指派杨崇碧负责协查。从办案人员那里得知,他们这次来是要查清涉案当事人在西安两处银行保险箱的存款,但保险箱是哪家银行的不知道,希望陕西省纪委协助,尽快找到这两家银行。这确实是一个难题。但杨崇碧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利用对金融知识的了解以及对西安市各家银行办理保险箱业务情况的掌握,他与其他同志一起,穿大街走小巷,仅用了4个多小时,排查了8家银行,就找到了急需要找的两家银行。来办案的同志说:“没想到半天就解决了问题,工作效率真高!

算“小账”越算越亏,算“大账”无怨无悔

杨崇碧是家中独子,如今母亲孤身一人在农村,为了帮儿子减轻经济负担,还种着两亩地。农忙季节,杨崇碧多次想请假回去帮母亲耕种收获,让老人享几天清福,但都因为手头的案子而没有实现。一提起这些事,杨崇碧就感到很内疚。20058月的一天,有个老乡给杨崇碧打电话说:“你母亲病了,也不回去看看。”他真想回去照顾母亲,但当时正在昼夜不停地调查一起案件,他不愿因私事耽误工作,就打电话询问母亲的病情,母亲说:“一点感冒头疼,没事,你放心。”等案件调查完,他急匆匆赶回家,才得知母亲是下地干活时中暑昏倒,幸亏被邻居及时送进医院。看到母亲人又瘦了一圈,苍老了许多,杨崇碧忍不住热泪盈眶。

人常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如何处理小家与大家、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在这个谁都无法回避的考验面前,杨崇碧为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2003年秋天,杨崇碧的爱人在单位的一次通信工程施工中,不慎从近两米高的施工架上摔下来,造成右胳膊骨折,打了石膏,家务干不成,穿衣服都困难。这时候很需要杨崇碧在家里照顾,但杨崇碧不是出差就是忙办案的事,在室领导的多次催促下,十天半个月才回一次家。一次他爱人生气地说:“平时你工作忙,不顾家,我支持你,这回我胳膊骨折了,你总该请几天假回来照顾我吧!”杨崇碧虽然答应了,但回到办案点,忙起工作来又把这事放到了一边,对爱人的承诺一直没有兑现。

在同志们的眼里,工作不论多忙多累,杨崇碧总是乐呵呵的,看不出一点疲乏的样子,大家都羡慕他有一个好身体,珠不知,他在部队就患过腰肌劳损,转业到省纪委后又超负荷工作,使腰肌劳损不断复发,但他总是咬牙硬撑着。有一次,杨崇碧和同志们开车去查案,一路上十几个小时没休息,使他的病情陡然加重,腰疼得直冒虚汗,他硬是忍着疼痛完成了任务。一回到家,他就趴在床上让爱人给他揉腰,爱人揉累了,他又让十岁的儿子踩在自己背上,缓解疼痛。

20036月的一天,杨崇碧要去北京调查取证,时间已经约好,必须在第二天上午8点赶到。他买好火车票正准备出发,突然浑身出虚汗、头晕目眩、呕吐不止,他赶忙到医院检查,医生讲他因过度劳累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得抓紧治疗。他也曾想跟领导请假换别人去,自己留下治病。但又考虑其他同志与被联系人不熟悉,去了可能误事。再说自己的病还没有严重到要命的地步,办案像打仗,在这节骨眼上,咋也不能当逃兵。于是,他把医生的嘱咐放在脑后,带了些药就急冲冲地赶往火车站。上了火车后,他的病情再次发作,头晕得天旋地转,五脏六腑都快吐出来,身子软得像瘫了一样,幸亏在列车员的照顾下才熬到天亮。到北京以后,他早饭都没顾上吃,就拖着虚弱的身体硬撑着赶到地点,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杨崇碧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总是抢着干,一年到头“泡”在办案点,三四个月不回家是常有的事,转业到省纪委6年中,连续5个春节都是在办案点度过的。有人说:“杨崇碧像一台发动机,没黑没明地高速运转,不比谁多拿一分钱,太亏了!”杨崇碧却有自己的一番道理:“我是个普通人,不想个人的事不可能,但如果尽算个人的‘小账’,越算越亏,多算算党和人民的‘大账’,才会觉得亏得值得,无怨无悔。”这就是他对名与利的最好诠释,也正是他信念坚定的一个牢固的支点。

2006928日)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上一条: 陕西为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培养后备力量
下一条: 陕西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基本结束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