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水河畔廉风吹
打印

 

 

打开电视,廉政格言警句、警示教育片出现在眼前;徜徉街头,廉政歌曲飘入耳际;漫步大街,廉政警示广告随处可见;轻点鼠标,廉政网站扑面而来;打开手机,廉政短信映入眼帘;走进社区,廉政横幅、廉政橱窗引人驻足。

近年来,陕西省延安市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以打造“廉洁延安”为目标,以红色文化为基点,引领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社区、学校、家庭、农村和企业,廉洁之花处处开,反腐倡廉主旋律唱响延安的山川大地,崇廉反腐的新风尚在广袤大地方兴未艾。

红色文化筑起廉洁教育“平台”

延安是光荣的革命老区,毛主席、党中央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开创了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一代廉风,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而今,延安各级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传承延安精神,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不断丰富廉政文化内容。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杨家岭旧居等40多处革命纪念地,作为全市党员干部进行勤政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征集红色廉政事迹、格言警句活动,发掘革命斗争年代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廉政事迹,将征集到的廉政故事和格言警句,作为党员干部廉洁教育的生动教材;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参观旧居,寻找伟人足迹,树立崇廉思想”活动,以众多的红色资源为教育阵地,在幼小心灵种下廉洁的种子;组织老红军、老干部到各个学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激发爱国热情,培育敬廉崇洁思想;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重走红军路、重温入党誓词、重读红色书籍、重唱红色歌谣、重看爱国影片”活动,让大家体验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经受思想洗礼,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民间艺术增添廉洁教育“亲和力”

延安历史悠久,文风鼎盛,延安市以及各县、乡充分运用“鼓艺、剪纸、美体、民歌”四大民间艺术,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自创、自编、自演群众喜闻乐见廉政文艺节目,使廉政文化变为贴近群众的生活文化,让广大群众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廉政教育。

该市聘请文艺专家创作了具有延安地方特色的民歌剧《两个条例就是好》、《清官颂》等16个廉政文艺节目,在市大礼堂公演,市直1000余名科级以上干部观看了演出,派出文艺骨干下乡开办培训班,对民间戏的创作、排练、演出进行全方位指导,加入廉政文化的内涵,并无偿提供服装、道具、场地,为民间廉政戏的创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发挥“书画之乡”的优势,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征集廉政书法作品3000多幅,在城乡开展反腐倡廉书法作品巡回展览,受到了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廉洁教育传播形成“网络”

延安市充分利用“大宣教”工作的格局优势,整合资源,形成了“报纸上有文字、电视上有影像、广播上有声音、舞台上有廉戏”的宣教平台。

在社区,开辟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栏,张贴廉政宣传画,开展廉政小剧目公演,建立“廉政读书角”、“清风长廊”和“党员活动教育室”等,使社区群众在茶余饭后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在学校,倡导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开展“廉洁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读书思廉、讲课倡廉、延安精神与廉洁教育专题讲座等,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敬廉崇洁”教育活动在中小学普遍展开,培养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敬廉崇洁的道德情操,做延安精神的继承人。在企业,开展“廉洁经营、公平交易”活动。把廉政文化蕴涵的诚信、守法、清廉、公平、公正渗透到干部职工的行为中,渗透到日常经营管理的活动之中,促使企业依法经营、廉洁从业、诚实守信。在农村,开展了讲廉政故事、赞廉政人、唱廉政歌、演廉政戏、倡廉洁风等系列活动,净化心灵,树立淳朴民风。在家庭,组织领导干部家属收看正反典型电教片,发助廉倡议书,开助廉会,评廉洁家庭,选评“廉内助”、“贤内助”,举办家属廉洁教育培训班,推行家庭助廉承诺制等,倡导以德治家、以廉养家,构筑家庭廉洁防线。

春风细雨滋万物,廉洁文化润心田,在延安,廉政宣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廉洁教育入耳入脑,廉政观念深入人心。“以廉为荣、以廉为乐、以廉为美、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正在逐步形成。正如一首诗所赞:

廷河碧水千里情,宝塔灯火万代明。

廉风吹绿黄土地,延安精神永传承。

2006123日)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上一条: 陕西出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办法
下一条: 陕西培训全省县(区)纪委书记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