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市政中心北迁、地铁二号线工程等重点项目在该市未央区上马后,针对群众信访的实际,该区纪委积极创新信访举报方式,关口前移,加大处理问题力度,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信访预警 即时处理
该区建立并实行信访举报预警机制,从预警报告、分析、协调处理三个层面,及时对各类信访问题的轻重缓急作出判断,以便接访干部正确决策、分类处理。两年来,该区不断健全和完善区级部门、街道、农村、社区和基层站所信访信息员网络,按照对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等机制,妥善解决群众信访问题。
去年9月,该区纪委通过信访预警机制了解到,三桥火车站社区低保户高福云在拆迁安置中末享受到应有的优惠待遇,引起了周围居民对此问题的关注。“高福云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整个拆迁工作进度。”根据区纪委领导要求,区纪委信访室会同区整治办到民政局等单位了解情况、查实资料,按政策给高福云发了低保户所应享受的拆迁补偿,高福云表示满意,也给周围居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该区纪委根据信访预警报告,将信息收集梳理分类,对热点难点问题、群众合理诉求等进行分析,对举报线索及时查处,对重大项目提前介入,及时化解信访矛盾。去年以来,该区纪委共收集信访信息816条,对36条举报线索进行初核,及时解决了群众反映的问题。
干部“陪访” 化解矛盾
针对有的上访群众因不了解信访受理程序而“找不对门”的现象,该区纪委推行干部“陪访”制度,陪同信访人向有关部门反映并解决问题。
该区规定,对群众信访在村解决不了的,由村信息员陪同到街道反映;街道解决不了的,由街道纪检干部陪同到区纪委反映,或由街道纪检干部代为反映,并与信访人签订协议书,明确解决问题时限和“陪访”责任,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
去年10月,该区百花村在实施城中村改造时,有的群众拿着区土地部门宅基地批复件,到街道要求划拨宅基地。由于该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是市政府批准的,按规定不能重新划拨宅基地,街道纪检干部便陪同上访人到该村召开协调会,确定在村民安置楼建设完工时,对有批复件且符合规定条件的村民,给予优先安置和享受商业门面等优惠,使这起信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据了解,该区通过实行干部“陪访”制度,使月平均信访量下降了40%。
启动“信访民情直通车”
近年来,在泫区20个城中村改造现场,经常能看到标有“信访民情直通车”字样的汽车,这是区纪委与城中村改造办、信访局等部门干部到城中村改造现场处理群众信访问题。
该区纪委启动“信访民情直通车”,定期组织干部深入基层现场接访,对能解决的群众诉求立即解决,解决不了的限时答复;对非纪检监察范围韵诉求,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帮助上访人解决问题。截至目前,该区“信访民情直通车”共受理群众诉求110余件,解决29件,答复42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36件。该区还开通免费举报电话,实行举报信件免费邮寄,公布举报电子信箱,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该区纪委还针对信访办理受人情因素干扰的问题,将所属10个街道划分为东西两片,定期轮换两片接访人员,由区纪委委员带队,实行交叉接访办案。该区自去年推行这一制度后,共办理各类信访19起,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2008年7月21日)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