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抓住了党性修养问题,就抓住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根本和关键。因此,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必须以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为重点,充分发挥教育、制度、监督等手段的综合作用,切实促进党风政风的进一步好转。
抓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加强党性修养,既要靠认真学习,更要靠组织教育。要坚持将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予以实施。一是要紧贴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教育制度,充实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拓展教育渠道,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的教育引导,通过他们的以身作则、亲历亲为,引导带动全体干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帮群众之所需,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任何时候都不偏离党性修养的轨道。三是要加强对正面典型的宣传报道,把示范教育与警示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用党的纪律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
抓制度,规范干部行为。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从严规范从政行为,是加强党性修养、推进作风建设的关键。要通过健全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在规范党员干部行为过程中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惩防体系在加强党性修养、推进作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二要坚持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推进权力制约制度体系建设,用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来规范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三要推进民主监督制度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推进党务公开;健全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完善政务、事务、厂务、村务公开制度,建立重大事项社会公示、重大决策社会讨论、群众论证、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决策、民主评议制度,充分保障群众的发言权、决策权和知情权,把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真正落到实处。
抓监督,加强约束制约。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既要靠个人的高度自觉,严于律己,自我约束,还要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实现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在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中随时校正人生坐标,使党性修养逐步得到洗练和升华。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合力,把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述效、民主评议、诫勉谈话、民主生活会、经济责任审计和质询问责等措施切实落到实处,将领导干部的行为始终置于党纪国法和社会道德的严格约束之下,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有接受监督的意识、愿望、勇气和行动,要自觉参加组织生活,放下“架子”,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和心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主动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坦诚地与其他党员谈心交流,自觉接受组织的教育和监督。
(2009年7月7日)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