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中的好支书
打印

    东风村位于陕西省岚皋县城西北方的松林寨脚下,全村4个组92户360人。过去这里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是个有名的特困村。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530元。就是这样一个自然条件极差的特困村,近年来在村支书张青义的带领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2元,并且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当干部不能“背皮皮”

    从1974年7月任东风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张青义一干就是35年。他说,当干部要讲人生价值,不能“背皮皮”(当地方言,指背了一层皮,不干实事),“干部是大家选的,不能当成个人资本”,“要讲良心,要给大家办事”。

    为了修通村上的道路,张青义动员村民集资投劳,人均集资1200元,他自己首先带头。为了争取上级的支持,他不厌其烦,多次登门求助。多数人都是跑几次看不行就算了,怕丢“面子”,他说为了大家的事情,我还要什么“面子”,“脸面”可以不要。为了村上的建设,他记满了3个笔记本,先后召开各种会议87次。硬是凭他的那一股狠劲、韧劲、顽强的精神,全村修通了路、拉上了电、饮上了自来水。

    不要看张青义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可说起话来层次分明,风趣幽默。他说当干部的肚子里一定要有“货”。他很重视学习理论,学习科技知识,善于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结合本村海拔高、无污染、温差大的实际,他提出了发展无公害蔬菜的设想。目前全村已发展无公害蔬菜1000多亩,使用农家肥,蔬菜无污染,口感好,仅此一项,全村一年收入100多万。

    他提倡运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发展产业,大力发展养猪,全村人均养猪3头,用猪粪做沼气原料,去年已新建沼气池20口,今年计划再建60口。沼气可以照明、做饭,沼液又可以作肥料,循环往复,持续发展,可以说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

  张青义说,支部书记要管党员,管不好就是失职。多年来,他坚持每月一次支委会、三次支部会,雷打不动。定期上党课,对党员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对党员不仅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更重要的是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张青义说,根据每个党员年龄、身体、能力等实际情况,村上16名正式党员都建立了严格、可行的履职承诺和包帮责任。

当干部要时刻想着老百姓

    村级财务管理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好多地方出问题也出在这里。以张青义为班长的一班人,在村级财务管理上严格要求,村上每开支一分钱都要经村两委会研究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然后报镇政府审定,严格按程序运作,从不乱花一分钱。

    张青义说,办事必须公开、公正、公平,只有换得民心,群众才会支持。多年来,他们坚持每月开两次群众会,重大事项都让村民知道,并经村民大会讨论决定。全村退耕还林1265亩,平均每人3亩,据实设计、实施兑现到户。从2001年开始实施的村级公路决战工程,经过村民大会,采取一事一议,全村集资41万元,人均集资1200元,全村投劳2.4万个,移动土方170万方。如此巨大的投资投劳工程无一户拖欠,无一人上访,可见老百姓是打心底认了,服了。

    走进张青义的家,两间半房子,半间堂屋里安了一张客铺,家里一台电视机还是前年县广电局送的,其他现代化摆设很少,让人感到很寒酸。他衣着朴素,身上唯一的一件像样的夹克衫还是县委书记安排人给买的。但就是这样一个支部书记,在省委授予他为“郭孝义式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并奖励他5000元后,毅然拿出3000元奖给村组党员干部和贡献大的人。在他看来,东风村今天能把“蛋糕”做大,是大家的功劳,这份荣誉,这块“蛋糕”应该由大家来共同分享。

    走在东风村干净平缓的乡村水泥道上,望着一栋栋改造一新的白墙石板房,透过那正在翻犁田地的小伙子和在菜地里锄草的姑娘们露出的张张笑脸,一幅新农村建设的蓝图展现在人们面前。

(2009年12月7日)

 

  张青义,1953年出生,陕西省岚皋县东风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7月,被陕西省委授予“郭孝义式的农村党支部书记”称号。同年10月,张青义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上一条: 陕西用制度“固化”主题实践活动成果
下一条: 记陕西省宝鸡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张宝文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