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积极探索和深入推进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为促进全区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被命名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
创新社区干部监督管理新举措
建立社区居民监督委员会制度。新城区积极借鉴全省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建立了71个居民社区监督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对社区党员干部、社区房屋拆迁、居民保障性住房、民政救济、低保户核定和社区资源性收入资金等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监督,为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发挥了“连心桥”和“助推器”的作用。
推行权力运行“三公开”制度。2010年以来,全区共制作公开栏190块,设立公开电话107部,意见箱85个,开通公开网页及电子显示屏65个。共公开事项1020件,其中群众点题公开事项232项;收集群众反馈意见439条,采纳办理264件,回复242件,解决实际问题287件。特别是办理低保坚持全过程公开,共为14万户低保对象提供了保障,累计发放低保金8753万元,有效杜绝了瞒保、骗保的问题发生。
建立“社财街管”监督制度。区上统一实行“社财街管”制度,对社区办公经费的下拨和使用,实行街道行政领导审批把关;对社区自有收入和支出,由街道社会事务科严格审核;对专项资金使用,由街道业务科室负责监督。“社财街管”制度的建立推行,强化和规范了社区财务管理,去年以来,共纠正了75笔15700元的不合理开支,赢得了社区广大居民的拥护。
实行勤廉“双述双评”制度。各街道年终均召开由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委员会成员和居民代表参加的社区“勤廉双述大会”,由社区“两委会”班子成员作“述勤述廉”报告,接受与会人员的评议。并规定,对民主测评满意率低于70%的社区干部进行诫勉谈话,满意率低于50%的社区干部提请居民代表大会罢免。通过推行“双述双评”制度,强化了社区干部的勤廉意识。2010年,社区“两委会”班子成员测评满意率为95.94% ,社区服务满意率为97%。对民主满意率低于70%的5名社区干部进行了警示训诫。
推动社区服务工作上水平
走街入户体察民情,主动上门服务。全区广泛开展“走街入户访民情、化解矛盾献爱心”活动。,长乐西路街道社区干部首创了 “错班工作制”,合理安排人员,坚持24小时昼夜值班,为群众办事提供方便。同时,各社区根据群众生活实际,先后为156户困难群众翻建和修缮危房357间,为200名在校困难生发放资助金18万元。
打造十分钟服务圈,推行便捷服务。积极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居民志愿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相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使居民走出家门,步行不超过10分钟就能享受到医疗、健身、家政、养老等多方面的优质服务。各社区还为群众发放了“社区连心卡”,哪家居民有难事,只要打个电话,就有人前来排忧解难。
建立三级便民网络,提供综合服务。构建以区级为龙头、街道为骨干、社区为基础的三级服务网络,坚持做到“只进一家门、办妥万家事,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先后为群众提供劳动保障、社会救助、计划生育等10大类62项便民服务。
开展共驻共建活动,优化双向服务。各个社区发挥便于组织协调的优势,主动出面协调驻地单位与友邻单位的关系,想方设法解决干部职工孩子入托就学、空巢老人照顾等实际困难。驻地单位帮助社区建设“社区书屋”,捐赠的书籍和资金达30余万元;开展在职党员“自愿认领社区岗位”、与社区空巢老人结对帮扶、参与未成年人社会文化环境治理等活动,用实际行动凝聚党心民心,受到社区群众的广泛赞誉。
(2011年5月13日)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