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是唐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之一,这种从军诗歌中,洋溢着一种坚毅自信、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感情。后人在评价唐人诗风的时候,多用“笔力雄壮,气象浑厚”之语,有人将其总结为“盛唐气象”。这种气象中包含着理想主义、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盛唐国势强盛、社会繁荣,国人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在文化上表现出雄壮高华、兴象超迈的特征,雄壮浑厚在一定意义上成为盛唐气象的表述,更成为非常重要的中华美学价值。
大唐已经远去,但我们对大唐的回望却从未停止。今天,我们怎样来体会、品味和追寻这种气象?林林总总的历史文物,便成为这种情怀和气象的重要寄托和载体。
近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物局共同举办的“大唐风华”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120件唐代精品文物亮相国博,从文化、生活、艺术、中外交流及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立体化地展现了盛世大唐的绝代风华。极尽工巧的何家村窖藏和法门寺地宫珍宝,展现唐代风俗的壁上丹青和勒铭存记的墓志,表现胡风汉俗的三彩陶俑和多元共存的宗教文物,不仅凝聚着那个时代的珍贵记忆,而且已经成为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华与气象就在这些穿越千百年而来的器物之中,让今人能够细细品味、慢慢想象。清淡典雅的《高士图》,绘就了自魏晋而来的高逸思想;《捧盒男装侍女图》,描绘了女扮男装的长安丽人;《胡人备马图》、彩绘黑人立俑、绿釉陶骑驼胡俑,开放自信地容纳了丝绸之路上的“异乡客”……
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吸引了众多域外人士远涉而来,因此唐朝境内活跃着不少异乡来客。他们入唐既久,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逐渐融入中华,体现出唐朝海纳百川的胸怀。
文物,让我们通过其承载的历史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唐代风华虽已成为过去,但是乐观向上、自信开放、勇于进取、海纳百川的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融入民族文化基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