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书记面对面】第㊼期·临潼区纪委监委:提级聘任纪检监察监督员 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向村(社区)延伸
打印

 

 

《秦风热线》“纪委书记面对面”系列专栏10月26日邀请中共西安市临潼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程默,就“创新提级聘任纪检监察监督员制度,着力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向村(社区)延伸”这一话题,与听众朋友进行交流。

中共西安市临潼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程默(右)

陕西新闻广播《秦风热线》主持人 丁芝茜(左)

主持人:今年9月23、24号,临潼召开了《创新提级聘任纪检监察监督员制度,着力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向村(社区)延伸研讨会》,这是很有特色的一项制度创新,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

中共西安市临潼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程默:

2018年以来,临潼区虽然各街道都有派出的纪工委,但一般编制只有3人,他们要监督街道、村组几百名党员干部,几十平方公里的地域面积,还要办案,面对点多面广的监督对象,力量十分单薄。而10年前设立的村(居)务监委会,很难有效发挥作用。街道纪工委虽然监督有力,但力量不足;村监委会主任虽然能贴身监督,但存在“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会监督”的问题,激活村监委会主任的监督职能,既能补充街道纪工委力量不足问题,又能把存量监督力量充分利用起来。于是,临潼区按照问题倒逼的思路,对症下药,找准解决方案。

主持人: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问题也看清了,原因也找到了,从某种程度上,没有经验可循,是一项探索创新,临潼区如何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的?

中共西安市临潼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程默:

为了稳妥慎重地推进这项工作,临潼区纪委多次组织区委组织部、民政局、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部门和矛盾突出的街道,多次召开研讨会。通过研讨,认识到,村监委会主任监督软弱乏力,问题在基层,根子在上面,只能从改革上找出路,从制度上抓治本。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坚持村监委会主任向村民代表大会负责制度的基础上,打破井水不犯河水的定势思维,对村监委会的监督业务实施垂直管理,提级聘任监委会主任为区纪委监委的纪检监察监督员,给他们更高规格的“名分”,凸显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增强开展监督业务的责任感、荣誉感。这样既没有增加财政负担,也没有增加编制,切口小,作用大,破解了村级监督难题。

主持人:村监委会主任监督是村民自治范畴,区纪委监委创新提级聘任监委会主任为纪检监察监督员,从理论上讲算不算越界插手?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中共西安市临潼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程默:

为了解决这些认知模糊问题,我们邀请有关专家来临潼考察指导,他们明确指出,“认同支持村民自治,不是淡漠放手不管;既要尊重群众民主权利,更要尊重民意改革创新。”“提级聘任纪检监察监督员”是对村监委会监督的加强和提升,二者殊途同归,法律上站得住,理论上讲得通,实践上好操作,应放心大胆推行,很有现实意义。这些精准指导,既帮助我们解放了思想,又坚定了我们干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主持人:有些区纪委、县纪委也有聘任监督员的先例,临潼区纪委这个叫“提级聘任”纪检监察监督员,是什么概念呢?又是怎么“提级”的?

中共西安市临潼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程默:

“提级聘任”通俗直观的理解,就是以区纪委监委名义,把村(社区)监委会主任,聘任为区纪委监委的纪检监察监督员。

为了确保“提级聘任纪检监察监督员”这项工作的科学性、严肃性、权威性,临潼区纪委专门出台了《聘任办法》,首先由街道纪工委(监察组)进行综合考察、初定人选、会议研究,然后报请区纪委常委会审议,最后以区纪委监委名义聘任并颁发聘书。为了提高这项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的知晓率,分别在23个街道举行了严肃、规范、庄重的聘任仪式。”村监委会主任有了“娘家人”,有人撑腰,有了监督的底气,这是“提级聘任”的最大效应。

主持人:把监委会主任聘任成纪检监察监督员,实质上人还是一个人,还是在村上的这个范围,也没到区纪委上班,怎么样赋予他们实际的权力,真正把监督“村官”的权力落到实处?

中共西安市临潼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程默:

要说赋予他们权力,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赋予收集村级民情民意的“调查权”。首先明确纪检监察监督员在村上调查民情民意,是区纪委监委赋予他们的正当权力,而不是他们的个人行为。村“两委”干部不但要正确认识,更要积极配合,支持工作,尤其涉及到自己或村组事务的问题要及时回应,保证监督员开展工作名正言顺、理直气壮。

二是赋予推动街道党风廉政建设的“建议权”。监委会主任过去发现了村党员干部有些违规违纪问题,只要求他们向街道上报具体问题,后续怎么处理,不属于他们关注的职责范围,这种现象,容易造成街道抓村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弱化。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明确赋予监督员既有情况“上报权”,也有处置问题的“建议权”。也就是监督员发现他们处理不了的问题,在上报街道纪工委的同时,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街道纪工委要及时受理,认真研判,积极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确保监督员的“建议权”掷地有声,人尊言重。

三是赋予参与区纪委监委关于监督员队伍建设的“话语权”。在加强监督员队伍建设中,为了集思广益、开门纳谏,充分利用监督员有最早知情权的优势,因势利导,给予他们参与决策的话语权。为此,区纪委监委先后两次召开座谈会,邀请10名监督员代表参与会议,并对他们提出的7条合理化建议,全部予以采纳。

主持人:临潼区纪委“提级聘任纪检监察监督员”,监督内容与以往有没有质的区别?是原来监委会主任监督内容的重复?还有什么新的改进?

中共西安市临潼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程默

在临潼区纪委常委会上,大家结合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实际,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重要指示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讨论,有些人之所以存在“农村干部讲不讲政治无所谓,政治监督抓不抓无关紧要”的片面认识,关键是思想上没有讲政治这根弦,没有把监督上升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上去认识,满足于就事论事,满足于查几个案子、处分几个人。为了对症下药,我们在政治监督的重头戏上下功夫,在对纪检监察监督员职责进行新的界定时,始终坚持“围绕政治转、融入政治看、紧贴政治干”的原则,把政治监督提高叫响抓实,由此带动和强化对其他问题的监督。

主持人:政治监督很严肃,但也很抽象,作为纪检监察监督员,怎样把政治监督抓实、抓到位的?

中共西安市临潼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程默:

一是围绕村上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用监督把“虚”的“实”起来,坚持大事和小事的统一。比如,在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常态化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事事连着千万家,政治监督无小事,我们为了把政治监督做实,分别制定了监督清单,发送到监督员手上,让他们精准监督,防止监督走过场。

二是围绕村组干部履职背后的“微腐败”,用监督把“偏”的“正”过来,坚持盯事与盯人的统一。比如,8月初,某村集体门面房没有公示违规出租,而且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村上监督员便按照职责上报到街道纪工委,纪工委不仅及时受理,并按照政治监督的思维,查出了其他违纪问题,该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彰显出了监督的力度。

三是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用监督把“弱”的“强”起来,坚持治标与治本的统一。比如,针对近年来有的村干部违规大操大办红白喜事,铺张浪费,引起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群众怨声载道,引起了广大监督员的极大关注和思考。西泉贾村监督员便建议村“两委”研究,更换红白理事会班子成员,并完善制定了很“刚性”的村规民约,使这一陈规陋习得到有效治理。

主持人:创新推行提级聘任纪检监察监督员制度,从今年四月开展以来到现在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了,你感到都取得了哪些效果?

中共西安市临潼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程默

最明显的反差是,以往村监委会主任监督履职既不善于发现问题,也不主动反映问题,自从被提级聘任为纪检监察监督员后,他们的工作状态完全变了,从“要我监督”变为“我要监督”的人和事不断涌现。近半年时间,群众自发反映村组(社区)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同比下降81.6%。多年来,村监委会主任对村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一直是“零报告”,自从提级聘任为纪检监察监督员以后,累计发现解决问题1091个,向各街道纪工委、监察组反映问题线索163条,促使核查处置142条,给予第一种形态处理205人,党纪政务处分14人,为区纪委监委预防查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被群众誉为家门口的“监督哨”。

主持人:下一步还要在完善中求深化,在深化中求提升,在提升中求更好,您还有那些想法和打算?

中共西安市临潼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程默

创新推行提级聘任制度,是区纪委监委认真贯彻中省市有关制度建设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创新,遇到了好多具体困难和矛盾,我们硬是凭着一种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一步一步把工作向前推进。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在纪委书记这个岗位上,要做到有位、有为、有威的有机统一,因循守旧、按部就班不行,四平八稳当太平官更不行,必须要开阔思路、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在主动发现问题、认真研究问题、积极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小事情也会作出大文章,平凡的工作也能总结出出彩的经验。我在这方面,还要向做得好的同仁和领导学习,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多动脑筋,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一条:【纪委书记面对面】第㊽期·驻省人社厅纪检监察组:扎实开展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
下一条:【纪委书记面对面】第㊻期·驻省民政厅纪检监察组:“嵌入式”工作方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