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秦风热线》“纪委书记面对面”系列融媒专栏邀请中共镇安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余红松做客直播间,围绕“创新监督机制,激活监督“末梢”,推动日常监督制度化常态化”与听众朋友和广大网友进行了交流。

中共镇安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余红松(右)
《秦风热线》主持人 刘俊芳 (左)
01.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
具体化:镇安纪委监委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百四千”工程实施、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等内容开展监督检查5轮次,发现并督办整改问题37个。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扫黑除恶、自建房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开展监督检查6轮次,发现并督办整改问题35个。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工作中,镇安县纪委监委主动作为、冲锋在前,探索推行疫情防控监督“1544”工作法,严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八严禁”纪律规定,维护了一方平安,巩固了脱贫成果。一年来,镇安县纪检监察机关累计开展专项检查37轮次,发现并督办整改问题4215个,查处扶贫领域案件39件50人。
精准化:一是精准聚焦“关键人”,出台《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施细则》,列出了县委、县委“一把手”、县委班子成员、县纪委责任清单,明确了工作职责,突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督促“关键少数”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二是精准聚焦“关键事”,注重运用“全周期管理”方式,把“三不腐”一体推进融入政治监督全过程,在查办案件环节,优先从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查起,有侧重地收集掌握被调查人破坏政治生态的违纪违法问题。扎实开展涉水领域、生态环保、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11个领域专项整治,开展监督检查5轮47次,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159件244人。三是精准聚焦“关键点”,紧盯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强监督检查,加大通报曝光力度,累计开展监督检查6次,发现问题181个,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68件116人。

02 推动政治监督常态化上的探索
一是创新机制,有效整合监督力量。探索推行室组联动监督“1355”工作机制,坚持“每月一清单一督查、季度一总结一汇报,半年一评比一通报”,常态化负责日常监督工作的具体实施。
二是贯通联动,全面形成监督合力。建立“纪委牵头、部门参与、人员融合、协同推进”的监督工作机制,对于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等业务性较强的监督事项,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开展监督检查,实现政治监督与业务检查的有机统一。
三是紧盯整改,做实监督“后半篇文章”。对于监督检查、巡视巡察、各级审计、上级检查反馈的问题,采取现场督办、下发督办函等方式,对问题整改工作紧盯不放,保证了所有问题真改实改、全面整改。

03 “1355”工作机制
室组联动监督“1355”工作机制的“1355”是指,“围绕一条主线、聚焦三项任务、组建五支队伍、强化五项保障”。其中,“1”即围绕“进一步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这一条主线;“3”即聚焦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两个维护”全面从严治党情况,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省市县工作要求等三项任务;第一个“5”是整合室组监督力量,组建由委领导班子成员任组长、综合室部负责人任副组长,五个纪检监察室及其对口联系的派驻纪检监察组各一名干部参与的五个监督检查组;第二个“5”是从明确职责分工、实行清单管理、创新方式方法、定期会商研判、强化考核评比等方面强化五项保障措施。

04 “1355”工作机制在监督执纪中如何运用
一是强化领导抓推进。坚持领导抓、抓领导并重,镇安县纪委监委成立了室组联动监督“1355”工作机制领导小组;5个监督检查组的组长均由镇安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担任;领导小组结合重点工作任务,统筹监督检查组和派驻纪检监察组人员力量常态化开展日常监督,定期安排集中监督检查、听取汇报,对重点问题、难点问题集中研究解决,确保监督检查工作直接在县纪委常委会的领导下开展。
二是明确责任抓推进。以文件形式明确县纪委常委会、副书记和监督检查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以及委机关相关室部在工作机制落实中的责任,由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具体负责日常监督工作的谋划安排、统筹协调、信息收集、总结研判等工作,使监督检查工作有人管、有人抓。
三是严明程序抓推进。镇安县纪委监委印发了“1355”工作机制《实施方案(试行)》,出台《职责分工》《监督清单》《工作流程》《会商研判制度》《监督台账表》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完善“开列清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督办整改→专项整治→建章立制→二轮督查”的闭环链条,保证了日常监督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四是多措并举抓推进。综合运用专项检查、走访群众、现场检查、调查研究、问题线索处置、廉政档案建立、政治生态研判、主动约谈、谈话函询、参加“三重一大”和民主生活会、组织述责述廉、党风廉政意见回复、提出纪律检查建议和监察建议、督促巡视巡察整改等方式抓好日常监督。
五是严格考核抓推进。将机制运行和各监督检查组的监督履职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晋升职级、评优树模,每半年通报一次机制运行情况,调动了各监督检查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05 “1355”工作机制取得成效
一是政治意识不断增强。坚持把“两个维护”作为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处于主干位置的优势,紧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生态环境保护、防范重大风险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工作要求开展监督检查,推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财会监督等各类监督统筹衔接、贯通协调、形成合力,增强了监督的政治性、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有力保障了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在镇安落地生根、见到实效。日常监督中,积极用政治眼光、政治视角审视问题、研判问题,查找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担当上的深层次偏差,增强了从政治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新风正气不断弘扬。持续巩固“提士气强担当建机制促发展”作风建设成果,扎实开展“四治四提”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全面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排查并督办相关问题2300余个,印发通报5期,推动全县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坚持教育监督、日常监督、执纪监督“三举措”协同推进,累计通报曝光典型案例26起43人,开展重要节点监督检查6轮次,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印发《关于推进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的实施方案》,提升了以案促改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2022年,镇安县深入开展了雷雨陆邦柱刘春茂崔华锋严重违纪违法案以案促改,增强了领导干部廉洁意识,营造了新风正气。
三是清廉建设不断深化。始终把审查调查作为最有力的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探索推行“室组地”联合办案,全年受理信访举报182件,处置问题线索428件,立案189件,结案190件,处分186人,其中科级干部19人,运用“四种形态”处置455人次,严肃查处了县自来水公司靠水吃水、县公路管理段个别领导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一批典型案件。深化宣传教育,组织开展警示教育138场次,创作《底线》《莫伸手》等精品力作53部,中央和省市媒体采用《室组联动护民利》等稿件180篇。紧盯清廉镇安建设目标,推行“1+6”联动机制,打造清廉单元示范点12个,清廉氛围日益浓厚。
四是治理能力不断提升。通过构建纵向上下联动、横向全面覆盖的监督网络,延伸了监督的“触角”和“前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切实将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萌芽状态,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件较上年度下降了39.1%。在扎实开展涉水领域、生态环保、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11个领域专项整治的同时,深化粮食购销腐败问题、“一卡通”问题专项治理,有序推进自建房安全、农村集体“三资”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和违规收送礼金礼品专项治理。以专项整治实实在在效果,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06 工作打算
一是在“精准”上再发力,解决监督什么、怎么监督。开展监督,重在精准,难也在精准。紧扣“两个维护”突出政治监督,着重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聚焦“三新一高”重大战略、全面深化改革、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等战略部署强化监督,紧扣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性经济、数字经济发展,紧扣全省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开展专项监督、联动监督、跟进监督。通过开展“政治监督深化年”活动,健全台账管理、发现问题、查处问责、“回头看”等工作闭环,完善对标对表、纠正偏差、督促落实工作机制,以制度化监督促进常态化落实。
二是在“具体”上再用劲,及时发现问题、推动整改。继续扛稳抓牢做实监督首责,做深做细做实监督基本职责、第一职责,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紧扣“怎么发现问题、发现什么问题”这个关键,将发现问题、找准症结、堵塞漏洞、推进整改贯穿监督全过程。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活动,坚持做到对监督的事项底子清、情况明,推动监督有的放矢、直击要害。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不顾大局、搞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等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构建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到结合问题推动整改的全链条监督闭环,提升监督治理效能。
三是在“融合”上再贯通,做好力量整合、手段融合。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融合”上做文章。完善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体系,强化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规范专项监督,完善基层监督,促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统筹衔接常态化制度化。具体来说,我们将着重深化运用室组联动监督“1355”工作机制,统一调配监督力量,统一实施监督检查,统一运用监督成果,形成“委领导、室统筹、组联通、人共用、事协办”的工作格局;积极探索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形成县镇村一体衔接的基层监督完整链条;进一步完善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衔接顺畅的体制机制,促进纪法、法法贯通衔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