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赋能促干部实干担当 ——聚焦突出问题集中整治系列报道之一
打印

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茵香河村。李世平 摄

“以前各类会议多、文件多,社区加挂的牌子多,协助上级部门开展与社区职责无关的工作多,社区抓落实的时间没办法保证。”宝鸡市渭滨区桥南街道公园路社区党委书记王亚婷说,现在会议、文件一下子少了,社区也摘掉了门口8块牌子。

不只是这些,陕西更多的基层干部还感受到:督查检查考核的频次降低了,项目整合了,干部更有时间到一线办公;过度留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被纠治,表格填少了,拍照也少了,工作更务实高效,为群众解决了更多实事……

2024年以来,陕西省纪委监委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融入纪检监察工作各环节,下功夫解决作风顽疾,先后查处了一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有效推动解决文山会海、检查过多等困扰基层的突出问题。

做足减法

为基层减负

“减轻基层负担,首先要在数量上做‘减法’,才能让干部真正沉下去,到群众身边去,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加法’。”西安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党鑫说,“以精文减会为‘切入口’,我们在全市设立20个基层减负监测点,动态监测文件、会议、督导检查考核等情况,评估发现随意开展计划外督检考、向下索要报表材料过多、‘红头’变‘白头’等情况,深度整治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问题。”

西安市长安区纪委监委推动建立会议材料前置审核、会议“周计划+统筹”等制度,对拟召开的会议进行汇总安排,同一系统、同一领域的会议,能合并则合并、能套开则套开,通过搭建“即时通”视频会议系统,将重要会议直接开到抓落实的部门单位,纵向贯通全区16个街道343个村(社区)。

“基层的减负与增效应是双向发力,要持续在源头管控、规范执行、创新机制上下功夫。”长安区纪委副书记、区监委副主任贾炜说。

2024年,长安区建起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长安e格”APP等智慧系统,区、街、村(社区)信息实现互联互通,区内与公安、消防、水务等62个部门单位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共享。

2024年8月29日16时20分,长安区鸣犊街道嘴头村全科专职网格员程媛发现嘴头村小学公交站牌歪斜、信息牌掉落,影响群众乘车及安全,随即通过“长安 e格”APP上报工单,次日14时32分站牌修复完成。

“24小时之内完成!但以前这类工作得走流程层层上报,现在很多工作动动手指就处理好了,让信息多‘跑路’、干部少‘跑腿’,高效又便捷。”程媛说。

在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茵香河村党支部书记邹建国刚刚和村干部们忙完油菜花观赏活动。

“以前,各类观摩、检查频次高,村干部把大量精力都用在迎检上,没法一心一意谋划安排村里的具体事,先进村有时反而成了负担。”邹建国说,现在观摩、检查少了,村干部也能经常到田间地头了解群众想法,专心扶持好乡村振兴项目的落地。

“一些内容空洞无物的文件、层层召开的会议、频繁开展的督检考,只会让本就人手紧缺的基层负担更重。”宝鸡市渭滨区纪委副书记、区监委副主任李非说。

为了根治备受基层诟病的文山会海等问题,渭滨区制定《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方案》《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任务清单》,采取督查检查事项集中申报、审批管理等措施,严格控制对基层督查检查项目和频次,非必要的督查检查事项一律取消,必须开展的督查检查事项合并进行。同时,优化文件审批流程、政府发文流程,严控年度发文指标,严审发文必要性,有效控制发文数量,力争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

2024年,渭滨区督查检查事项同比减少24%,发文数量同比下降29%,会议数量同比下降21%。

减轻基层负担,减的是量,求的是质。陕西省纪委监委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加强基层监督的有力抓手,把常态化发现问题与督促抓好整改衔接起来,切实解决落实工作上下一般粗、文件过多过频、会议层层召开,单纯以会议落实会议、文件落实文件等问题。

从严从实

护好减负之路

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就要了解基层干部真实的负担。为动态掌握全县各部门各单位发文、开会、检查等变化情况,石泉县纪委监委在村、镇、机关、企业、学校共设立了10个“四风”监测点,对加重基层负担等问题进行摸排。

各监测点围绕接收上级文件份数、迎接督查检查考核次数、接待考察调研观摩活动次数、报送表册项数等67项指标进行监测,形成数据信息。县纪委监委每月收集监测点情况,每季度通过数据比对分析,对症下药、精准减负。

在“四风”监测点设立之初,石泉县饶峰镇机关监测点上报的3个月数据中,共收到上级来文1349份、接受各类检查53次,干部加入的县级部门微信群84个,反映出个别部门单位文件出台、监督检查、工作部署不够精简。

“这是来自基层的‘一手资料’,自下而上让问题浮现出来。通过基层监测点的反馈,掌握基层负担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安排工作。”石泉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委副主任陈长健说。

石泉县纪委监委设立“四风”监测点以来,累计向12个部门电话提醒18次、下发提醒函6份,督促整改问题30个。县纪委书记约谈镇(街道)和部门主要负责人7人次,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四风”问题15件,处分15人。

基层减负必须从严从实。2024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这是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同年11月,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

查处典型案例并通报,是强化警示震慑、推动以案促改纠治形式主义的一个有力举措。

陕西省纪委监委加强与省委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沟通联系,及时提供重点问题线索和典型案例,配合做好通报。同时,发挥纪检监察机关与省直有关部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监督协同、执法联动等工作机制作用,在调研督导、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视巡察工作中,着力发现“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加重基层负担问题线索。

2024年,陕西省纪委监委部署开展“新形象工程”问题专项排查整治,聚焦8个方面突出问题,对党的十九大以来新建或投入的民生项目等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共排查各类项目7.2万余个,发现问题项目数23个并跟踪督促整改;组织对党的二十大以来已投用、在建和研究立项的楼堂馆所项目进行全面排查和实地核查,严肃纠治规避审批、违规使用资金以及在新建、扩建、改建楼堂馆所中奢华装修等问题,督促列出清单,分类整改。

扛起担子

焕发基层活力

今年,宝鸡市渭滨区取消了项目建设“红黑榜”,区发改局副局长张恒感到有些“意外”。

不发“红黑榜”,一季度的项目推进工作会不会不如预期?但这几天,拿到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渭滨区开工11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亿元,实现开门红,张恒放下了心。

“以前大家认为只有发‘红黑榜’督促,才能激励各部门形成赶超氛围,才能推动项目有序开展。”张恒说,如今这些数据,正是减负带来的可喜变化。为基层减负,并没有减掉责任,非但不会影响项目建设,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反而更加主动。

纠治形式主义、放权赋能,让基层干部有更多底气和动力抓落实。

“以前社区办公室门口挂着各种牌子,群众来办事不知道找谁。现在牌子少了,办事直接到大厅,有工作人员主动接待。”在西安市碑林区张家村街道,西何社区副主任孙冬明高兴地说。

西安市长安区开通“长安减负行”小程序,区纪委监委对收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形成处置建议。对问题反映集中的,成立核查组进行核查。对一般性问题,向相关部门下发督办单督促整改。畅通的意见建议反馈渠道,让相关部门更精准地了解基层干部的难处,有针对性地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智慧巡田APP将全镇各村辖区耕地划分为2621个地块,由基层干部每月对各自负责的地块耕种情况进行核查,并上传地块照片、位置信息等,工作量大,频次太高。”石泉县池河镇新兴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晓红说。

在石泉县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从今年4月起,智慧巡田APP上传次数改为每季度1次,减少了网格员的工作量。如今,基层干部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村集体经济项目上,流转土地、跑资金、聘请专家指导……

这些,是基层去繁减负、轻装上阵的成效,也是“减”出来的获得感。

为提升减负成效,陕西省纪委监委锚定突出问题,向作风之弊亮剑,完善典型问题整改“双交办”工作机制,压实市(区)和主责部门整改责任,组织开展抽查回访,更好推动同题共答。同时,用好“室组地”联动机制,细化整治形式主义线索处置、问题查处、综合协调等环节流程,在风腐同查同治上下功夫,将风腐问题一体查、一体治。

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作风建设的接续,是百年党史的传承。今年3月,陕西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省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部署开展相关工作。省纪委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印发《2025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四风”树新风工作安排》,通过抓责任落实、抓案件查办、抓典型通报、抓风腐同查、抓纠树并举,坚决纠治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我们将持续聚焦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案件查处、追责问责和通报曝光力度,以实招硬招纠治加重基层负担的突出问题,让广大基层干部放开手脚闯、卸下包袱干。”陕西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短评

基层减负要常态化长效化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末梢神经”,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曾经,网格员成了“表格员”,走访只看照片,不问实效;检查只看材料厚度,不查民生温度……这些看似严谨的程序、重复的事务,成了压在基层干部肩头的重担。基层干部想扎实服务群众,常常力有不逮。

如今,通过为基层减负,大家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表格变少了,会议变短了,检查整合了,确实减轻了基层负担,也增强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如果只停留在口号、文件层面,就可能陷入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怪圈”。我们需要的是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需要的是多想“法子”、提高流程效率,需要的是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必须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落实到各领域各环节,对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变本加厉给基层“增负”的违规行为,敢于亮剑、果断查处,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之以恒抓下去,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在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一些地方开展基础数据“一张表”试点,一些地方开发减负小程序,一些地方搭建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要把这些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固化下来,形成常态化机制,确保为基层减负能够常态化长效化。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突出“实”字,莫让减负停留在“纸上”“样子上”,而是落到“事上”“思想上”。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将工作的基点落在办实事、求实效上。


上一条:小巷里的新变化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