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润廉心
打印

进入9月,陕北高原秋高气爽,延川县黄河畔的红军东征革命纪念馆静静矗立,迎来一批又一批参观者。

“1936年5月2日,东征部队西渡回陕就是在一公里外的清水湾渡口上的岸。东征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的‘围剿’,巩固了根据地的安全。”红军东征革命纪念馆讲解员王藩介绍。

在纪念馆墙上的老旧照片里,可以看到红军东征期间书写的“红军不拿工农一点”“工农商学兵,起来打日本”等标语。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老物件见证了那场伟大的胜利。

位于黄河西岸的延川县,不仅见证了红军东征的胜利,还迎接过长征中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队伍,是拥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革命老区。

“红色文化资源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的‘活教材’。”延川县纪委监委宣传部干部冯启澈说。该县纪委监委联合县文化和旅游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挖掘整理县域内的红色文化资源,将红军东征革命纪念馆打造为市级廉政教育基地,将永坪会师纪念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等红色地标打造为廉洁教育课堂,引导党员干部在触摸历史、感悟初心的过程中,筑牢廉洁自律思想防线。

今年秋季开学,延川县延远中学初一新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开学第一课”——退役老兵呼荣碧深情讲述了延川籍革命烈士杨琪的英勇事迹,并回顾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引导孩子们从中汲取奋进力量。

老兵是一座精神富矿,他们的讲述可以让抽象的红色历史从“书本文字”变为“鲜活故事”。呼荣碧1958年入伍,在部队曾多次参与重大任务,荣立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两次被评为“五好战士”,受到部队嘉奖11次。

2015年退休后,呼荣碧主动请缨联系了12名退休干部,组成老干部红色故事、先进事迹“巡回讲堂”志愿服务队,编写革命传统教育宣讲材料,深入各镇街、村(社区)、机关、学校等地,举办红色教育报告会110多场次,累计宣传教育群众6万余人次。

多年来面对邀请,呼荣碧从不讲条件、拿报酬。“我是一名军人,只要我能走得了路、说得了话,我就要一直讲,把红色薪火传递下去,守护好战友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呼荣碧语气坚定。

学生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期”,是思想观念、精神品格塑造的关键阶段。延川县纪委监委推动全县各学校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学生成长全周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永坪镇第一小学的操场上,立着一块红军会师旧址纪念碑。这块操场,就是长征时期红25军与刘志丹率领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地点。步入校园内的红色文化长廊,一块块展现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内容的展板营造出浓厚的育人氛围。

“我校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积累了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2013年被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命名为延安延川红军小学。”永坪镇第一小学党支部副书记王美琴介绍。

富集的红色文化资源也成了永坪镇第一小学师生们传承红色基因的“活教材”。近年来,该校先后开展了“重走红色之路”、寻访革命后代等体验活动,培养了15名少先队员在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担任讲解员。

行走在延川,可以参观红军东征革命纪念馆里陈列的革命文物,可以倾听退役老兵呼荣碧深情讲述的红色故事,也可以跟着永坪镇第一小学的孩子们了解红军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在这里,红色文化资源是加强党员干部廉洁教育的生动教材,是滋养青少年成长的精神养分,更是代代相传的信仰火种。


上一条:小戏唱响清风曲
下一条:千年非遗说廉洁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