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虽然扎根乡土,却蕴含着大道理;它既讲述家长里短,又展现家国情怀;它不但弘扬真善美,而且鞭挞假恶丑……在陕西文化的瑰丽宝库中,礼泉小戏犹如一颗温润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礼泉小戏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唱腔融合了秦腔、弦板、道情等传统剧种腔调,唱的不是传统剧目,而是紧贴时代脉搏、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因其三小(题材小、场地小、乐队小)、两少(演员少、道具少)和一短(演出时间短)而被称为“现代小戏”,也叫“地头小戏”,深受群众喜爱。
2014年12月,陕西省礼泉县被文化部 (2018年组建为文化和旅游部)授予“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小戏)之乡”。
近年来,依托“小戏之乡”优势,礼泉县纪委监委结合查处的典型案例,联合县文旅局组织当地文艺工作者将廉洁主题融入小戏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成为传播廉洁理念、弘扬清风正气的重要载体。
“这样的小戏接地气,既好看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喜欢。”谈起前不久在村里演出的廉洁小戏《半条被子》,礼泉县城关街道志泉村村民翁立群赞不绝口。
《半条被子》讲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3位女红军将自己仅有的一条棉被剪下一半,送给借宿的贫苦大嫂一家。几十年过去了,大嫂始终默默等待与她们重逢。
“该剧生动形象地讲述什么是共产党人,共产党人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礼泉县文化馆馆长武超锋说,为激发小戏创作者热情,礼泉县还将剧社和群众创作的小戏纳入惠民演出剧目,并积极向省市推荐参与展演和汇演,争取申报文艺精品工程予以扶持。
目前,礼泉县共有小戏创作人员50余人,创作编排了反腐倡廉、乡村振兴等题材小戏150余部。
围绕廉洁教育、红色教育、家风建设等方面,礼泉县纪委监委不断优化廉洁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联合县文旅局先后创作了 《清风剂》《车轮滚滚》《迟到的忏悔》等多部廉洁小戏。其中,《清风剂》在第二届陕西省廉洁文化精品征集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眉户小戏《清风剂》通过查处领导干部违规经商损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例,展现了纪检监察机关聚焦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的担当作为。
秦腔小戏《车轮滚滚》讲述了县纪委监委信访直通车下基层宣传过程中,农村老党员举报自己的儿子贪污贫困户扶贫款,最终其儿子被纪检监察干部带走调查的故事。
秦腔小戏《迟到的忏悔》讲述了身为镇长的官茂财因职务犯罪锒铛入狱后,在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开导下自我反省的过程。
……
“每一部廉洁小戏都发人深省,都是一堂生动的警示教育课。作为一名党员,我一定要从自己做起、小事做起,慎独、慎微,顶住诱惑、抗住腐蚀、守住底线。”礼泉县昭陵镇副镇长刘军红说。
为了让廉洁小戏充分发挥作用,礼泉县纪委监委不断健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将廉洁小戏加以整合,依托文化下乡、群众文艺汇演等活动,每年在全县巡回演出,让廉洁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越贴近群众,廉洁文化就越有活力,越能达到以文润心的效果。在这里,每一个故事都传递着正能量,每一段唱腔都凝聚着向上的力量。礼泉廉洁小戏,正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廉洁清风送到千家万户。
“目前,我们正在筹备 《母与子》《份子钱》两部廉洁小戏。”礼泉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相关要求,精心打造廉洁小戏精品,拓展传播渠道和丰富表现形式,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文化强省贡献纪检监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