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市信访制度建设综述
打印

近年来,兴平市纪委监察局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把群众满意作为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关心关注的热难点问题入手,以畅通信访渠道为基础,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目的,狠抓制度建设,创造性开展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一、创办“民情恳谈室”,搭建干群连心桥。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凸现。治善必达情,达情必近人。为了给广大群众合理反映诉求提供一个有效的场所和环境,使群众“话有处说、理有处讲、人有处找、事有处办”,该市探索性地创办了“民情恳谈室”,深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对党员干部有关问题的反映、对政府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等问题。建立市、乡镇(部门)、村三级接访网络,全市创建“民情恳谈室”340余个,营造“温馨”办公条件,通过访谈、座谈、约谈三种形式,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坚持记录分析到位,议定解决问题方案,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搭建了干部群众“连心桥”。

二、打造“民意快车”,深入村组受欢迎。在民情直通车工作中,专门制定下发了实施意见,市政府特批购置了一辆面包车,作为“民情直通车”,公布了信访举报电子信箱和举报电话,实行信访邮件免费投递。全市各乡镇和市级各部门纪委、纪检组为“民情直通车”联系点,村(居委会)主要领导为“民情直通车”信息员。民情直通车利用农村集会、农闲等时间定期巡回下乡镇、村组接访,宣讲党的政策,民情恳谈、点名接访、民情直通车等信访制度,向群众发放信访宣传单、效能建设宣传单、便民服务卡等资料,倾听群众呼声,为民排忧解难,被群众誉为“民意快车”。

三、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更高效。紧密结合实际,把纪检监察领导干部挂牌的范围扩大到乡镇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部门主要领导和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全体市级领导轮流接访,制定下发了安排意见,明确了点名接访的主体、原则、公示内容和方式、信访问题的处理和回复等方面的内容。公布领导照片、职务、分管工作、联系电话,明确受理范围和信访人的权利义务。被点名接访的领导对群众反映问题一抓到底,大大提高了效率。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工作在13个镇办、全市各部门全部开展,共有320余名领导挂牌接访。

四、信访听证,终结疑难化矛盾。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兴平市推行信访听证终结制度实施办法》,明确了受理范围、程序、听证会进行的具体步骤和听证终结的标准,并把实施情况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进行检查考核,严格责任追究,以保证制度的落实。工作中严把“五关”,即严把受理范围关、严把听证人员关、是严把听证程序关、是严把结论制定关、严把结论落实关,确保听证终结取得实效。目前,成功召开信访听证会一次,解决问题三件。

五、“恳谈点访相结合”,化解矛盾促和谐。为了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减少中间环节,整合接访资源,提高办事效率,我们将“民情恳谈”与“点名接访”有机结合,确保上访群众见得到领导,可向点名领导直接反映,不需要再跑“来回路”。一是整合资源。将各乡镇(办)将原来机关办公室、纪委办、综治办、司法所、信访办等接访办公室整合在一起,一厅式办公。群众在“民情恳谈室”只需反映一次,点名领导接访的,民情恳谈室安排接访领导,属于恳谈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详细记录,直到问题解决。二是充实人员。实行领导干部轮流坐班制,固定两名具体接访人员,并抽调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中层干部等轮流接访。接访人员互相学习、交流经验,锻炼干部,增强了依照法规接访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严明纪律。明确工作职责,落实标准要求,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市纪委向外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专门受理干部领导接访工作中的违规违纪问题。

近年来,该市通过各级“民情恳谈室”的有效工作,民情直通车、点名接访和听证终结等信访制度的综合运用,重访问题基本消除,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300多起,消除各类苗头性问题1500余件,解决疑难问题800余件次,上访率以每年12%比率下降。


上一条:彬县公务卡消费成新时尚
下一条:长武用“硬措施”整治“软环境”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