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三部曲”使“抓早抓小”更深刻更具体
打印

“要带头守纪律讲规矩,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近日,长武县纪委主要负责人对新一届镇(办)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任前廉政谈话,并现场分发《廉政口袋书》。

近年来,长武县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中心任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置,早提醒、早教育,切实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幸福新长武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廉政谈话 及时“扯袖子”

“纪委找我谈话后,犹如当头棒喝,彻底醒悟过来了。”日前,县直某单位“一把手”心有余悸地说,“今后我一定吸取教训,认真整改,杜绝再出现此类问题。”

今年4月,该单位“一把手”因落实主体责任不力被追责,县纪委对其开展廉政谈话。谈话现场,动真碰硬、直面问题,使谈话对象在“破纪”之初就受到深刻警醒。

违法必先破纪,破纪必从违规开始。对此,长武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燕志平指出:“要注意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对出现的苗头性问题,要及时拉拉袖子,咬咬耳朵,减少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

为防止“好同志”沦为“阶下囚”,该县全面实行廉政谈话提醒制度,采取函询、约谈提醒、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方式,对党员干部出现的违规违纪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动辄则咎、主动出击,严防小错酿成大错。

“谈话和考试帮助我们把平时似是而非的观念弄清楚,把小节中的‘潇洒’约束起来。身为领导干部,就得戴上‘紧箍咒’。”一位接受过廉政谈话的干部这样告诉记者。

来自县纪委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县纪委共开展对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49人次,约谈部门领导及中层干部16人次,发送函询单13份,提出意见建议37条,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渐成常态。

挺纪在前 装上“加压器”

“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不逾越底线、不触碰红线,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在县纪委十五届六次全会上,县委书记任杰强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纪律,不成政党。

为管住小事小节,该县在出台禁酒、禁赌、禁谣、禁止大操大办婚丧事宜等四项禁令,以及严肃会议纪律、“为官不为”问责办法的基础上,率先在全省制定出台《干部违规违纪记分管理办法(试行)》,用刚性的制度约束,对干部顶风违纪压纪律“黄线”、闯作风“红灯”、乱规矩“占道”的行为进行记分管理,对记分触及红线者进行组织处理,让处罚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也让干部把责任记在心上,把规矩放在心中。

“这既是一道紧箍咒,也是一道护身符。”采访中,一位县直部门负责人坦言:“它时刻敲打我们要自重自省自律,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据悉,截至目前,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记分99人次。对于记分累计达到6分以上(含6分)的4名现任实职领导干部,进行了提醒谈话。

常态教育 引领“廉风尚”

“公务途中办私事,上班时间聊天、上网、打瞌睡……这些典型案例中的违纪人员,因不经意的‘小事情’,引来‘大麻烦’,纪律这根带电的‘高压线’千万不能碰呀!”该县一名机关干部学习《纪检监察舆情快报》时感慨道。

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教育,身边的典型最真实、身边的教训最深刻。各层面的警示教育大会,该县已组织开展50余场。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颁布之际,该县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以及《口袋书》等方式,对两项法规进行形式新颖、通俗易懂的宣传解读,着力唤醒党员干部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

为有效防止党员干部在政治成长、岗位变换以及节假日等关键节点上“迷失”自己,该县纪委坚持在每个周末和法定节假日为县管领导干部发送针对性强的“温馨提示”,其目的就是适时提醒大家要守住“底线”、不越“红线”、远离“高压线”。

“通过耳濡目染,全县党员干部知纪守纪意识更强了。”该县一位科级干部说,一定严格约束自己,按党纪办事、按规则办事、在监督下办事。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长武大地上,尊法、守法、敬廉正逐渐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上一条:礼泉县配送廉政套餐为新任领导干部立规矩、强责任
下一条:泾阳:“四个一律”严惩扶贫领域“微腐败”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