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来你们这里投资兴业,不仅是因为这里的区位优势好,更重要的是对企业服务更好!”顶麦食品有限公司老总马恒光如是说。其实,这只是咸阳市去年开展投资发展环境整治年活动取得喜人收获的一个缩影。
省市共建大西安战略,给咸阳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使咸阳进入了率先发展、快速崛起的新阶段。为了抢抓机遇,拉升标杆,为咸阳大建设大发展、实现“五个迈上新台阶”营造良好环境,该市下大气力解决影响投资发展环境的诸多问题,并于去年在全市开展了“投资发展环境整治年”活动,以崭新面貌融入大西安建设。
——整顿作风 塑造实干亲商形象。投资环境好不好,关键是看干部作风实不实。活动中,咸阳市从整治干部作风入手,大力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和纪律作风整顿,有针对性的制定整改措施,确定整改时限,公布整改结果。市县两级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先后查处干部作风方面问题165个,对25个典型问题公开曝光。市纪委多次组织人员对干部工作纪律、服务态度、行政效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抽查和随机暗访,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并对暗访中存在的部分公交车司乘人员服务态度差、个别单位公用电话无人值守等问题的五家公共服务窗口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对整改情况跟踪督查,在咸阳日报公布整改结果。泾阳县邀请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民意调查中心,深入全县13个镇、100多个村、43家企业、20多个县级部门和窗口单位,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第三方暗访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20余份,隐蔽拍摄视频资料700小时,并以暗访资料为依据,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加强整改,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已成为全市广大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身子下沉在一线,心思落点在一线,调查研究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已成为全市广大干部实干亲商塑形象的生动写照。秦都区“投资环境巡访车”工作人员,在马泉新村建设工地发现该项目因缺水而一度停工,立即与水利部门联系,限时办结用水问题。企业负责人高兴地说:“原来寻思着送礼找关系解决水的问题,没想到谁也没找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全市重点涉农项目、投资六个亿的张裕瑞那城堡酒庄在建设中,因一中标工队拖欠工资导致民工停工闹事。对此,渭城区派驻该建设项目的纪检监察人员,一边说服劝导民工,一边与有关部门联系,为民工讨薪70多万元,在很短时间内,化解了矛盾,恢复了酒庄正常施工秩序,成为干部转变作风、实干亲商的佳话,在酒庄和渭城区广泛传颂。
——专项治理,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该市围绕共建大西安的目标任务,从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审视自身不足,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的思路,重点就行政审批、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干部作风、服务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专项整治,坚决纠正“庸、懒、散”和“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市上发出了“致企业和投资者的公开信”,公布了举报电话和邮箱,积极受理群众和客商投诉举报,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影响项目和园区开工建设案件47起,党政纪处分48人。大力整治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政法机关先后组织开展了“打黑除恶”、“收枪治爆”、“四打击三整治三防范”、打击经济犯罪破案会战等整治行动,从严惩处强揽工程、哄抢盗窃建设物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共破获影响企业落户发展、阻挠施工建设典型案件17起,打掉恶势力团伙8个,从中破获各类刑事案件57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1人。农业部门开展了农资产品打假专项治理,查处假冒伪劣农资2567件92吨。卫生部门开展了行政执法专项检查,认真解决卫生许可审批不及时、卫生执法检查不备案等问题。各县市区也都结合自身实际,下功夫解决了一批干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突出问题,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提升效能 打通服务中梗阻。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信誉最好、回报最快”的高效服务环境是整治年活动的最终目的。为此,该市多措并举,积极提供快捷高效服务,努力做到急事“畅通”,难事“疏通”,特事“融通”。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为重点,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和实施意见;举办两期、近百人参加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观摩培训班;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对50个行政部门的540个行政许可项目进行审核,精简369项,保留171项,精简率达68.3%。以服务企业为核心,重点建设了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信息服务、管理咨询、市场开拓、监督保障等“八大服务平台”。以高效便捷服务为主旨,投入7000多万元,建立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便民(政务)服务中心(室)1775个,实行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许。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制定、完善并坚持了优化发展环境监测点制度、对企业一次性检查制度、领导干部联系重大招商引资企业制度、优化投资环境年度考核测评制度、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以及行政问责、责任追究等23项制度,各县市区相继制定了优化发展环境“菜单式服务制度”、“十条规定”、“十个不准”、影响和破坏投资环境“责任追究办法”……为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该市召开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座谈会,在新闻媒体开设专题栏目,对整治年活动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召开投资发展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对80多个西洽会签约和“央企进陕”在咸投资项目及全市150个重点建设项目的落实进展情况实行效能监察,每月检查一次,按月通报,年终约谈。开设“优化发展环境行风热线”,开展“为优化发展环境献计献策”活动和政风行风暨投资环境质量测评活动,对16个部门单位进行了评“差”通报,进一步提升了为企业发展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有关新闻媒体也进行了宣传报道。
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犹如一个强大的磁场,催生了高涨的投资信心,营造了共建大西安的浓厚氛围。去年,咸阳市引进合同项目283个,合同引资2579.4亿元,完成投资579.3亿元。该市被评为“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和“最佳投资环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