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兴平市在总结以往工作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新途径,在全市范围内落实以“转作风、暖民心、优环境、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民情恳谈制度,促进了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转变,拉近了干群之间的关系,在干群之间架起了“连心桥”。
创建三级网络 畅通民情交流渠道
该市以“民情恳谈室”为载体,建立了市、乡镇(部门)、村三级接访网络,畅通了信访渠道。各级“民情恳谈室”牌子、信箱、桌椅、文件柜等硬件设施齐全,地点、人员、恳谈时间固定。该市纪委对各级干部进行集中和分散式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接访水平和职业素质,全力打造温馨软环境。各级“民情恳谈室”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采取“首问负责制”、“办结报告制”等工作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研究、分类归档,及时处理,真正达到了“ 案结事了、息诉停访、群众满意”的目的。在恳谈内容上,谈心谈事谈意见,谈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或没有解决的“疑难杂症”。目前,该市共建立各级“民情恳谈室”340余个,专兼职工作人员420余人。
完善恳谈制度 确保民情恳谈规范运行
为确保民情恳谈规范运行,兴平市各级各部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利用干部、职工下乡办公、逢集过会等机会,通过唠家常、谝闲传、开小会的形式进村入户,走访群众,了解村情民意,做好民情记录,定期对群众的呼声、意见和建议每月集中梳理、研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按照有关制度规定及时作出处理。同时,该市建立了上下联动、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工作制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当面能够解答的,要求当面讲清政策,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答复工作;对不能当面解决或是需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的,要求及时反馈给乡镇党委、政府及分管领导,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一件一件研究,积极想办法解决,努力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结果。形式多样的民情恳谈活动,使群众的诉求得到了合理表达,民声民情得到了充分体现。今年该市共召开各级民情恳谈会46次,参加群众3200人次,走访群众1800人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3000余条,现场解决问题 360件,协调解决问题240件。
完善服务方式 确保民情恳谈效果
通过民情恳谈,能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兴化大化工、咸兴大道、工业园区等市级重点项目征地拆迁中,由于牵扯小阜、大阜、南汤台、北仁堡等村民的利益,上访、越级上访等现象时有发生。通过民情恳谈,市、乡、村干部与群众进行面对面沟通,就群众的安置、生活保障等问题一一解答,讲明白了市委、市政府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取得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既保证了经济建设发展,又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针对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市人劳局和各乡镇(办)通过与返乡农民工恳谈,了解到他们的困境,及时组织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15次,培训各类技术工人2000余人次,缓解了返乡农民工就业压力。通过民情恳谈,老百姓敢说真话、实话了,各级各部门也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据了解,今年以来,该市各级干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9000余件。
文章来源:陕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