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了红白理事会,既制止了农村相互攀比的铺张浪费行为,又规范了农村红白理事行为,这种做法很受群众拥护”。杨泗镇桂林村村民王顺忠感慨地说。
镇安县积极探索推行农村“红白理事会”制度,实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破除陋习、树立新风。
县纪委从红白理事会的机构组建、章程制定、管理制度等方面强化工作指导,将“组建一个组织、增添一批设备、配备一班人马、完善一套制度”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在具体工作中,该县将村干部作为红白理事会的“主力军”,理事长一般由村支书或村主任担任,并将农村德高望重、具有红白事办理经验的退体干部、老党员、老同志纳入其中。铁厂镇庄河村投入2.6万元用于设备购置,锅碗瓢盆、桌椅板凳、音响乐器、钢管篷布等吃的、用的设备样样齐全,省去了逐家逐户借家俱的麻烦,方便了办事群众。为了鼓励群众推行红白理事会,该县还对每个村首个推行户奖励500元,并免费使用设备,这一做法起到了较好示范效果。
在运行中,该县坚持“四个严格”,即严格实行红白事申报制,杜绝“小事大办”情况发生,加强了事前监督;严格实行包村干部参与制,严禁铺张浪费,加强了过程监督;严格实行镇纪委备案制,各村定期将办理红白事情况上报镇纪委,加强了事后监督;严格实行“三带头”落实制,即村组干部必须带头、党员干部自觉带头、富裕户动员带头,促进了红白理事会有效推行。青铜关镇丰收村一殿姓村民在外打工出事,家属原本要拿出5万元办理丧事,但在红白理事会操办下,省下2万余元。
据统计,自红白理事会制度推行以来,截至7月底,仅青铜关、杨泗、铁厂等3个镇6个试点村先后办理红白事26场次,为事主节省开支3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