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监察御史白鸾巡按山西时惩办按察司副使杨光溥私盗银库。(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十五)
——白鸾上疏弹核晋府王钟炳淫虐之事。(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零六)
——丙子直言甘肃总兵周玉三监事避难,请严审。(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九)
近期,由渭滨区纪委挖掘整理的明朝监察御史白鸾为官清正、刚正廉洁的廉政教育专题电视片《立德立声 忠勤廉洁》在宝鸡电视台播放,成为“打铁还需自身硬”又一历史佐证。
白鸾,字孟禽,号凝阳,明代雍州府人(今渭滨区神农镇刘家槽村)。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及诸侯官吏。监察御史,主要监督中央及地方官吏,另有派遣监察御史巡察地方官吏,在明代称巡按。进士出身的白鸾在孝宗和武宗两朝为官,曾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山西巡按等职,其以为官清正、刚正廉洁、奉法循理、勤政爱民的政治品质与操守作风而被史书记载。据史料记载,白鸾在浙江道做监察御史多年,对科考的舞弊之风深恶痛绝。他整饬官风、学风,严禁科场纪律,同时也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在当时很多文人学士纷纷写诗称赞。
白鸾一生恪守“清、慎、勤”为官之德;后告老还乡后,其家学、家训在今渭滨区神农镇一带广为流传,他“为人要厚道、做官要廉洁、凡是想大家”的朴素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监察御史白鸾的故事在宝鸡电视台播出后,渭滨纪检干部深受教育和启发。近年来,渭滨区纪委坚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的廉政教育理念,深入挖掘区内优秀传统家规家训、乡规民约、行规公约等,积极发挥传统文化精髓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宣传反腐倡廉理念,传播勤政廉政意识,用群众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教育感染人,净化党员干部心灵。形式多样的廉洁教育宣传,拓展了廉政文化建设载体,丰富了廉政文化建设内涵,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道德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