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纪委活学实用“四种形态”创新推行“三三六一”干部监督工作模式
打印

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人社局下属的县居保中心,动用单位经费购买招待用烟酒、土特产、礼品菜,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因落实监督责任不力,县人社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赵锐利被诫勉谈话……纪委是监督人家的,谁来监督纪委?面对干部群众的“质问”,面对所谓“内部人”,宝鸡市纪委在践行“四种形态”中率先在全市创新推行“三三六一”干部监督工作模式。今年以来,16名监督不力的纪检监察干部受到责任追究,无死角、无盲区、无例外的监督机制正在宝鸡市成为新常态。

“三个办法”戴上“紧箍咒”

“三本台账”织密“防护网”

“你们怎么还有这么多镇街零查处?监督责任是怎么抓的!”今年3月,宝鸡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杨政国约谈9名县区纪委书记,面对面传递压力,督促纪检监察干部忠诚履职,各级纪委也相继建立了约谈制度。杨政国说:“要监督别人,就必须对自己‘更狠点’,否则何以服众?”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除了制度,再没有更标准的尺子、更坚硬的磨刀石。宝鸡市纪委及时修订出台了《纪检监察工作综合考核办法》、《执纪审查工作考核办法》,全方位考核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将执纪审查单列,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能上能下、评先评优的重要尺子。同时,起草制定《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实施办法》。“三个办法”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为监督者戴上了行使权力的“紧箍咒”。今年7月,市纪委要向省纪委报送全国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推荐哪一家?最终,岐山县纪委以近年来考核中的优异成绩被选送,各县区纪委心服口服。目前,宝鸡市各县区纪委正在换届,在研究县区班子成员进退留转时,市纪委运用“三个办法”,谁干得好让谁上,干得差就下,匡正选人用人导向。

“陇县农村商业银行职工王某实名举报他们单位的纪委书记、监事长在组织谈话中殴打自己。”“群众举报宝鸡公路管理局纪委书记刘某违纪问题……”去年以来,干部监督室对直接接收到的32件问题线索逐一核查,分类登记建立了台账,完善了资料。

打开宝鸡市纪委建立的“三本台账”,所有纪检监察干部的底细一目了然。基本信息台账,录入了全市编制内1079名纪检监察干部人的档案。群众反映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台账,对线索分类管理,一案一档一编号,将信件、拟办意见、办理结论等规范整理、归卷管理,并“纸电结合”,纸介质和电脑双录双管,做到眉目清楚,有效防止了压报漏报。市、县区纪检监察干部监督领导机构和工作人员台账,实现了监督工作全覆盖。“三本台账”犹如三面“透视镜”,加强了对干部的动态监督,搭起了市、县区两级监督平台,织密了“防护网”。

“六项制度”筑牢“防火墙”

“一本册子”时刻“敲警钟”

“面对对抗组织调查的违纪者,你该怎么办?”“金台区、太白县、眉县、麟游县漏报群众反映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在年度综合考核中扣分……”

早打“预防针”,多当“保健医生”的严管才能让干部防微杜渐,才是对干部的真正厚爱,宝鸡市纪委出台“六项制度”,给干部筑牢了“防火墙”。提问督学制度,结合“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主要领导随时对理论学习、业务知识进行现场提问,解决“本领恐慌”。实名打分排序评价制度,机关干部给班子成员和县处级干部实名打分评价,班子成员和县处级干部给其他干部实名打分评价,结果通报本人,诊治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等机关病。常态化监督检查通报制度,对委局机关各室部和办案点工作作风进行检查通报,对派驻机构和县区每季度检查通报,让干部“红脸出汗”常态化。群众反映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月报制度,再给瞒报漏报装上“火眼金睛”。推行上挂下派制度,畅通干部出口。问题线索处置流程制度,详细规定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办理,有效遏制了违规操作。

与此同时,市纪委编印了一本机关管理制度汇编,分队伍建设、会务管理、政务管理、事务管理,修订了三十项制度,压缩制度弹性空间,减少和预防以信谋私、以案谋私问题的发生,达到了警钟长鸣的效果。目前,宝鸡市纪委正在建立完善办案点临时党支部制、八小时外“结对子”监督、纪检监察干部外出报备三项制度,从细微处入手,抓早抓小,拧紧监督螺丝。


上一条:扶风:抓节点扭四风 严防节日病
下一条:扶风县充分发挥约谈函询作用 让咬耳扯袖成常态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