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乡县坚持“突出重点、规范引导、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通过抓部署、抓关键、抓落实等有力举措,扎实开展以“排查五类风险、构建三道防线、建立三项机制、严把五个环节”为主要内容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抓部署,确保“三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该县把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作为今后五年反腐倡廉建设重点工作写入了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之中,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纪委书记、组织部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在县纪委设立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县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日常工作。二是安排部署到位。在年初县纪委十四届二次全会上,县委书记马世生就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做出安排部署,提出明确要求。随后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纪委常委会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措施。3月15日,在全县纪检监察干部业务知识培训会上,再次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强调,就如何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辅导培训。三是示范带动到位。2009年以来,西乡县结合开展岗位廉政教育活动,在县发改局、检察院、地税局、国税局等10多个单位先行试点推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在充分学习借鉴北京市、上海市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和试点工作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全县党员干部特别是科级领导干部权力运行风险的特点,结合实际,制定了《西乡县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实施意见》,明确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同时,选择了“人权、财权、事权”相对集中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县烟草专卖局,以及沙河镇、白勉峡镇、柳树镇等6个单位作为全县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示范点,实行委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各室包抓负责制,不定期检查指导工作进展情况。5月15日,西乡县在沙河镇召开了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推进会,通过现场观摩、交流经验的形式,以点带面、抓点示范,有力推动了全县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二、抓关键,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重点防控对象。在坚持全员参与、全面防控的基础上,西乡县把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各镇、各部门党政“一把手”,以及掌握人、财、物管理等关键岗位且拥有一定自由裁量权的股级干部作为重点防控对象,全面查找在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沙河镇、白勉峡镇不仅把镇机关和基层站所全体干部作为防控对象,还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制度向村级延伸,把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作为重点防控对象,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一遗漏,不留死角。二是突出重点防控领域。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以及涉及民生方面的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大,也容易滋生腐败问题。对此,该县坚持把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作为重点防控领域,通过深化教育、完善制度、改革创新,着力形成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是突出重点防控环节。工作中,该县着重抓好排查廉政风险、落实防控措施、完善防控机制三个关键环节,努力做到“三个全面”,即全面排查风险、全面落实措施、全面建立机制,使各级各单位权力运行框架进一步明晰、防控网络不断健全、防控机制逐步建立。在排查廉政风险中,利用县镇机构改革“三定”方案、行政制度审批改革等成果,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重新规范了岗位职责,修定完善了工作环节,以“内容合法、形式简洁、操作简便”为标准,“规范运行、提升效能”为目标,将每项职权的各个部位划分为若干环节,绘制了权力运行内外流程图,进一步明确了各个环节谁来办、怎么办、什么时间办等事项,促使权力更加明晰、流程更加优化、监督更加到位、管理更加规范。同时,通过“自己找、群众提、领导点、互相查、民主评”五步法查找廉政风险点,并按照权力、岗位的风险因素、发案频率与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因素科学评定廉政风险等级,编制了《廉政风险管理目录》,确保了廉政风险的查的全、定的准。在落实防控措施中,该县坚持分层制定防控措施、分级落实防控责任,根据廉政风险的危害程度、形成原因等,逐一制定了防控措施,建立了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股室负责人“一级抓一级”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措施落实责任体系。在完善防控机制中,坚持全方位公开、动态管理、综合防控等措施,加强警示教育,接受社会监督。目前,该县公示权力运行内外部流程图879份,核定权力1056项,排查重点岗位、关键环节廉政风险点654个,制定防范措施567条,制作“风险岗位警示牌”754个,完善规章制度389项,及时发现并纠正了可能发生的腐败问题30余个。
三、抓督导,实现“三个提升”。为确保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取得实效,该县将此项工作作为全年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工作来强力推进,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纪检监察业务工作考核范围,并同各镇、各部门签订了目标考核责任书,建立县级领导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联系点制度。通过近半年多的努力,全县各级各单位初步形成了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呈现出“三个提升”的良好态势。一是风险防范意识明显提升。通过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权限和职责,牢固树立了有岗位就有职责,有职责就有权力,有权力就有风险的观念,增强了党员干部的风险意识和廉政意识。正如县地税局办公室一名干部说到“以前,我总认为廉政建设是领导干部要注意的事情,自己是小小办事员,没有腐败的土壤和条件,跟我没啥关系。通过这次廉政风险排查,我懂得了如果不及时传送文件、管理好印章,上班迟到早退,同样有可能犯错误,会受到严肃处理。”二是工作效能明显提升。“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就是好。比如说办个木材采伐证,不知道要些啥材料,要么缺这,要么缺哪,来回跑好几趟,得耽搁好几天的时间。现在好了,我修房需用木料,到镇上一看,需要些啥材料,收多钱,去找谁办理,联系电话是多少,如何去监督他们等情况,一目了然,我照着样子写了份申请,村上签署意见交到镇上,并办完有关手续后,一锅烟的功夫都好了,给我节省了不少时间。”这是家住大河镇龙池村村民王多才对该镇推行廉政风险防管理工作后的真切感受。县住建局结合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工作,针对办理建设工程“一书两证”、工程建设招投标等重点环节进行分权制约,把审批工作的多个环节分配到相关业务科室,积极推行中层干部交流轮岗,有效地解决少数干部办事拖拉、作风飘浮等“中梗阻”顽疾,提高了行政效能,促进了作风转变。三是预防腐败的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在推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中,全县各级各单位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与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相结合,与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相结合,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风险防控措施就跟进到哪里,实现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县行政服务中心建立了电子监察系统,通过红、黄、绿灯对对进驻部门办件情况进行预警提醒,县委、县政府、县纪委主要领导,以及县纠风办通过互联网随时掌握、监控工作运行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管,县纪委向光伏产业园区等10个全县重点建设项目派驻了监督检查组,全程监控项目建设招投标、物资采购、工程变更、资金管理使用、工程质量验收等重要风险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堵塞管理漏洞,前移监督关口,确保项目建设安全廉洁高效。
文章来源:西乡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