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陵县紧扣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主题,围绕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主线,把“十件民生实事”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有针对性地调整规划、安排项目、加大投入、落实包抓县级领导、牵头部门和协办单位职责,强化纪检监察部门督查职能,确保了“十件民生实事”有效落实。
一是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城乡就业创业。2009年以来,全县共录用大中专毕业生187人,办理农民进城落户53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500人,新增城镇就业1.65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36万元,带动就业406人。
二是兴办水利工程,提升供水和防洪能力。大力实施沮河综合治理工程,计划投资9911.5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8300.5万元,沮河综合治理项目和沮河桥山镇段防洪工程已全面完工,沮河—小清河防洪工程正在顺利实施,投资1257万元的县城供水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在隆坊、桥山等乡镇投资170余万元,解决了4000余人饮水安全问题。
三是围绕“双高双普”,解决教育突出问题。累计投资9354万元,对全县13所学校进行了C、D级危房改造,新建校舍21680平方米,加固改造5330平方米;对全县23所民办幼儿园进行了标准化分类定级,撤销不达标民办幼儿园6所;累计化解教育债务4360.5万元。深入推行乡镇学校“小班教学”,有效解决了择校和“大班额”问题。全县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已全面推行,“蛋奶工程”按照市上要求已达到“全覆盖”。
四是深化体制改革,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对县医院、中医院、妇保所3家公立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公立医院债务由政府逐年预算消化。投入县级公立医院建设资金6000余万元。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育龄妇女健康检查全部实行免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92000余份,坚持每两年免费为45岁以上农村居民健康体检1次。
五是加大财政投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到目前为止,全县共纳入医疗保险82919人,其中城镇居民7076人、农村居民75843人,县财政补助资金1675万元,城镇居民医疗费用统筹基金支出119万元。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临时救助103人,发放救助金5100元。建成敬老院2所,规划建设残疾人托养中心、康复服务中心和特殊教育学校,免费为肢体残疾人配发轮椅100辆、辅助器具200件。
六是多方筹措资金,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县2012年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1390套,目前完成投资3900万元,梨园新区保障性住房、黄陵矿区建设公租房和隆坊镇新建限价商品房建设进展顺利。
七是实施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投资1.41亿元,建成县文体广场、文广局办公楼和广播电视大楼,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工程已完成;在全市率先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修建隆坊、田庄等7个乡镇文化站,完成191个村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和“农家书屋”建设;建成农村文体广场40个,开展送戏下乡演出150余场次,播放电影320余场次,群众文化生活品味不断提升。
八是狠抓设施配套,着力解决“三难”问题。开通县城公交专线3条,投放双燃料IC卡公交车16辆、出租车196辆,修建2100平方米停车场1个,建成停车位842平方米,有效缓解了群众“出行难”问题。在城区主要街道人口密集区设立各类水厕16座,基本消除了市民“如厕难”现象。建成大型集贸市场两处,正在建设1处,基本解决了城区居民“买菜难”问题。
九是合理规划布局,逐步规范殡葬管理。建立殡仪馆1座,计划在桥山镇龙首村梁周塔建立公墓1处,目前公墓专线建设即将开工,墓区征地工作正在顺利进行。
十是上下协调联动,扎实推进扶贫开发。认真抓好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工作,抽调县级领导干部33名,科级领导干部45名,开展“一对一”扶贫帮困。落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5个、产业开发项目73个,全力推进店头寺湾、白石两个整村移民搬迁续建项目,继续抓好互助资金试点项目村规范运行工作,截止4月底累计发放扶贫互助资金306.4万元。
今后,全县将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加大资金投入,为实施“十件民生实事”提供有力保障。同时,纪检监察部门将充分运用“三问”手段,加强对“十件民生实事”的督促检查,严格实施责任追究,确保民生实事真正落到实处、惠及群众。
文章来源:黄陵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