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珍:干部监督当从小处着手
打印

“不就是吃点喝点嘛!”“逢年过节人家送些节礼、购物卡都是理所当然,似乎社会风气都是这样,在思想上从来没有重视起来。”......日前,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刊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武红军严重违纪问题剖析》,文中谈到,武红军就是因为平时放松了思想上的警惕,把这些“小事小节”不放在心上,积重难返,最终走上了腐化堕落的深渊。

俗话说:“针眼大的窟窿可以透过斗大的风”。把吃点喝点不当回事,视收点节礼、购物卡为理所当然……凡此种种,看似是人情往来的小事,长期如此,就会在觥筹交错中放松警惕、消磨斗志,在小利小义面前丧失原则、滋生贪婪,进而变得欲壑难填、贪得无厌,最终由“湿鞋”沦为“落马”,毁了自己,害了家国。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要强化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不能坐看自己的同志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中纪委提出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中的第一种“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也正是此理。表面看似“小事小节”,但事关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局。抓干部监督管理,当从“早”字着眼,“小”处入手。

干部监督,要在“早”字上着眼。中医上有一种疗法叫“治未病”,说的就是在病还没发生时早打“预防针”。同样,干部监督也需要在“未病”、“未变”之前先防先“治”。比如,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纪党规、典型案例剖析材料,完善廉洁风险干预系统,对可能存在的违纪问题实施预警等方式,起到警示、教育和预防作用,帮助干部树立廉洁意识,及时祛除自己思想上的尘埃、认识上的雾霾和“皮袍下藏着的污垢”,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岚皋县在干部管理上就很重视教育警示,推出“开展一批集中学习、发送一批廉洁短信、通报一批典型案例”的“三个一批”廉洁教育贯彻措施,将监督关口前移,拧紧干部思想“总开关”,将腐败遏制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已开展集中学习廉洁知识36次,巡回讲授廉洁党课29场次,发送廉洁短信47批次,通报曝光典型案例30余起,受教育党员干部10000余人次,实现了教育“全覆盖”,守纪律、明底线、知敬畏的氛围逐步形成。

干部监督,要在“小”处入手。俗话说,守好小格子,方有大格局。很多干部开始都很优秀,后来走偏,就是因为不守小节,思想和行为出了格。这方面,可以通过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召开民主评议会、集体约谈会,进村入户大接访,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扶贫资金、惠农政策落实等腐败易发多发领域开展专项检查,围绕重大决策、重点项目、重要工作的推进进行跟踪监督等方式,及时了解干部的思想行为动向,深挖细查问题线索,对收集到的党员干部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提醒、妥善处理,防微杜渐。如,2016年6月份岚皋县就专门出台了《准确把握“四种形态”强化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监督的意见》,并配套印发运用警示提醒、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组织处理“四种主要方式”教育监督党员干部的《实施细则》,对党员干部存在的‘小问题’‘小错误’及时提醒、纠正,短短5个月,就已帮助139名党员干部及时纠正了“小毛病”,达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三国时期,蜀国开国之主刘备死前,特意给儿子刘禅留下遗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在告诫后人要小事当慎、小节当拘。在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反腐的高压态势下,监督干部,更应当从小处着手、从小事提醒、从小节惩处,将腐败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坚决不能让干部“带病在岗”。如此,方可起到教育、保护、挽救干部的目的,防止腐败问题滋生蔓延。前不久播出的《永远在路上》警示教育片同样告诫我们,从严监督干部,务必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作者系岚皋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上一条:刘 涛:探索创新亮名片 拓展深化铸品牌 以四个突破助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下一条:王仕志:把握“四种形态”切实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