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区:积极践行“第一种形态”扎实开展谈话函询
打印

近年来,渭南市华州区纪委坚持“挺纪在前”,充分把握“树木”与“森林”的关系,把谈话函询作为践行“第一种形态”的重要手段,强化日常管理监督,抓早抓小、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有力提升了全区执纪监督工作水平。

严格规范程序,确保谈话函询工作有章可循。建立谈话函询线索台账。区纪委信访室在日常线索管理中注重对谈话函询处置的问题线索进行归纳梳理,对反映党员干部的一般性问题按照六大纪律、“四风”问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内容,建立线索台账,及时提出谈话函询建议。细化谈话函询操作流程。建立分级审批制度,根据被反映人的单位、职务,分别由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负责谈话函询工作的审批;明确谈话函询的方式、时限、程序,纪律和保密要求,规定谈话函询答复材料党委(党组)及纪委(纪检组)签字背书制度、同时规范函询文本的格式,并对函复的期限、形式以及函复需要提供的材料作出具体的规定,使函询工作有章可循,为全区开展谈话函询提供了依据和规范。注重细节把控,规范谈话函询后续处置。谈话函询的线索登记、处置方式、回复情况等统一由信访室集中管理,与之前建立的谈话函询台账逐项对应,为日后开展必要的抽查工作打好基础,同时适情适时将谈话函询情况根据干部管理权限通报组织人事部门,与干部使用、考核相结合,强化谈话函询结果的运用。

坚持抓早抓小,动辄则纠。分析不少落马官员的犯罪道路,其根源就是因为一些小问题没有及时纠正,积弊日深,最后积重难返,特别是一些“四风”方面的小问题没有及时得到纠正,日积月累,逐步发展到严重违纪违法。区纪委充分把握“树木”与“森林”的关系,强化日常管理监督,对群众反映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一般性的问题及时进行谈话函询,把小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发挥谈话函询预防警示作用。据统计仅2017年上半年,全区就实施谈话函询32人次,纠正一般性苗头性问题16个,通过实施谈话函询对当事人和其他党员领导干部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和震慑效果,使党员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特别是严重错误,体现了“严管就是厚爱”。

强化政策引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谈话函询中,从细节入手,讲政策指方向,向被谈话函询对象讲清党的政策和纪律规定,对当事人讲明谈话函询是咬耳扯袖提醒,不是纪律审查,是组织对党员干部的关爱,同时谈话函询也是对党员个人“信用”的一次备案,对组织忠诚度的一次“背书”,通过询问被谈话函询人政治面貌、入党时间、党龄,唤醒被谈话人的党员意识,明确自己的身份,再根据问题线索提出需要了解的问题,逐步递进,用党的政策说服、感化被谈话函询对象,使其相信党、依靠党,打消应付了事、蒙混过关等思想,如实向党组织说明问题。

规范签字背书,压实“两个责任”。加强对被函询人所在党组织和纪检机构负责人纪律教育,正确认识谈话函询在管党治党中的重要作用,正确认识自己在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中担负的重要职责。被函询人所在党组织和纪检机构负责人在对被函询人提交的情况说明或书面检查材料进行签字背书时,要严肃认真对待,签字背书的过程,既是对组织忠诚度的检验过程,也是对党员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锻炼党性作风的过程。签字前要对被函询的问题进行询问,督促被函询人如实说明情况,并对被函询人提出明确要求,还要督促其在本单位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上进行说明,不能简单地签个名字了事。

加强整改回访。发挥谈话函询综合效应,区纪委要求纪检监察室根据谈话函询情况,按不低于百分之三十的比例对谈话函询的问题线索进行抽查核实,以检验被函询者对组织的忠诚度,向被函询者释放压力。对在谈话函询中不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的,一经查实,将从严从重处理,绝不手软,同时建立跟踪督查机制,适时检查、回访被谈话对象报告的整改情况,对谈话函询对象的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对整改不力或整改不到位的,进行“二次约谈”,直至启动问责程序,倒逼被谈话函询对象自觉、认真、务实地抓好整改落实,以此来检验谈话函询的效果,彰显谈话函询的威力。

(作者系华州区委常委、纪委书记)

编辑:弓济元


上一条:西乡县:强化四个聚焦 精准监督执纪 严肃查处脱贫攻坚领域违纪违规问题
下一条:落实“三个助力”要求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