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就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和历史担当。纪委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责无旁贷。
全面从严治党务必抓好监督执纪。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就是把纪律挺在前面。纪检监察干部要找准职责定位,增强责任担当,严格遵守党规党纪,实践运用好“四种形态”,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提升纪律审查水平;进一步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断推进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当好党内监督的“主角”,积极参与,主动作为,严格监督,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以严格监督执纪问责助推管党治党更加“严实硬”。
全面从严治党务必抓好责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意识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动,思想到位,行动就自觉,责任到位,担当就主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用好问责追责这个“撒手锏”,严格执行“六大纪律”,坚持严字当头、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放在心上,抓具体、具体抓,抓深入、深入抓,扎扎实实抓落实,使各项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和不能破的底线,使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同时,党委主体责任要为纪委监督责任提供保证,让纪委敢于、善于承担监督责任;纪委监督责任要为党委主体责任的落实提供力量,使党委主体责任真正落到实处。落实纪委监督责任,要明确职责定位,聚焦主业主责,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敢于监督、敢于负责,坚决不能产生“吃力不讨好”“风过草抬头”的心态;也不能顾虑重重,出现监督下级怕丢“选票”,监督同级怕伤“和气”,监督上级怕被穿“小鞋”的思想;更不能执纪避重就轻,追责流于形式。
全面从严治党务必抓好制度执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方位扎紧制度的笼子,更多用制度管党、管权、治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加大力度从严治党、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进一步夯实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贯彻执行法规制度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强化法规制度意识,坚持法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遵守法规制度没有特权、执行法规制度没有例外,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一定要加大监督执纪力度,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确保各项法规制度落地生根。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加强监督检查,落实监督制度,用监督传递压力,用压力推动落实,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坚决严肃查处,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防止“破窗效应”。
全面从严治党务必抓好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影响政风民风,作风建设始终是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有关作风建设的“反对”“禁止”“不准”等否定性规定格外显眼。抓作风从严,就要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就要始终锲而不舍、扭住不放。要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和关键环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大执纪问责力度,严肃查处群众身边“微腐败”和“四风”问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作风转变。要深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严格遵照《准则》和《条例》的要求,牢牢扭住作风建设这个抓手,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努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修复政治生态。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过程中,纪检监察干部要聚焦主业主责,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认真践行监督执纪问责“四种形态”,努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 (作者系中共宝塔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
编辑:马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