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水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婚丧嫁娶等喜庆事宜的操办方面,出现了互相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收钱敛财的不正之风,同时除操办婚、丧事宜外,出现了孩子升学、房屋乔迁、孩子满月等等各类名目的宴请,每次宴请的人数少则四五十桌,多则100余桌。在婚丧喜庆的大操大办中,凡是被请者,就要掏腰包,“行份子”,一般熟人同事少则100元、200元,朋友同学多者300元、500元。很多工薪阶层的“份子钱”占年度收入的35-40%,面对猛如虎的“份子钱”,广大干部群众苦不堪言。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败坏了党风,影响了政风,背离了党的宗旨和艰苦奋斗、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面对婚丧喜庆大操大办愈演愈烈、干部群众十分期待严肃整治的现实,我县制定印发了《关于严禁党员领导干部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的规定》,下茬整治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的歪风恶习。
建立制度,量化标准,二十桌子“一堵墙”。在强调提出“九个严禁”的基础上,明确要求副科级以上领导操办婚事、丧事,规模不得超过20桌,在这“一堵墙”之外,不准以任何名目另搞其它宴请。《规定》下发后,县纪委常委带队,深入全县各乡镇、部门召集全干会进行宣讲,县电视台把相关内容连续播放1个月,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各单位一把手对本人遵守《规定》和单位的落实措施,在县电视台和县政府门户网站向全社会承诺,接受广泛监督。
领导带头,上行下效,各级都看“一把手”。为了狠刹婚丧喜庆大操大办歪风恶习,县委书记叶珺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明确表态:“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所有县级领导一律不准在婚庆等事宜中登台讲话助兴,今天我一次把人得罪到位,请大家向我看齐,科级领导向县级领导看齐”。县委制定的《治理婚丧喜庆大操大办规定》颁布后,第一个给儿子办婚事的是某部门局长,该局长仅通知了双方亲属,来人控制在20桌以内,并安排在机关食堂,按照乡俗,以一碗价值几元的小饺子招待。这一事例在全县传为佳话,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事前防范,关口前移,一人一表“一提醒”。我们规定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事前必须向所在纪委(纪检组)填写《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申报表》,申报操办的事宜、时间、地点、规模、车辆、人数、标准等;经同意后,县纪委(纪检组)给当事人下发《警示提醒通知书》,当面对其警示提醒,然后让其做出书面承诺,强化自觉遵守《规定》的意识。
跟进监督,全程录像,现场严把“一道关”。为了把狠刹婚丧喜庆大操大办抓实抓细,县政府一次性给县纪委拨付十万元,购置了摄像机、照相机等监督设备。在监督执行过程中,我们坚持事事安排2名监督员、1名摄像员,进行全程监督录像。同时,县纪委成立由监察、公安、工商、食监等单位组成的明查暗访组,经常深入各大酒店,进行现场检查督促,对违反《规定》的问题,当面批评教育,性质严重的,进行如实登记备案,作为组织处理的依据。
从严执纪,杀一儆百,处理一事“一通报”。对本单位党员干部执行《规定》监督制止不力的,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违反规定顶风违纪,明知故犯,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依据有关规定做出组织处理,在全县进行通报。我县基层一名副镇长本人已35岁,从认识女方到结婚仅有一个月,时间仓促,事情繁杂,自认为个人情况特殊,疏忽了向组织申报,便举行了婚礼。我们接到群众举报后,开始组织调查核实,排除人情干扰,给予了当事人警示训诫,并责成写出检查、在该单位干部会上检讨错误。这一处理结果及时通报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反映:这次是刀下见菜动真的,再也不敢马虎了! (作者系白水县委常委、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