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要带头“三严三实”常忠华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作为对一个单位或一个地方的作风建设、改革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的“一把手”,只有认真体悟这一要求的深刻内涵,在做人、为官、干事中带头做到“三严三实”,才能管好队伍,带好风气,行使好权力,干出好政绩。

认真学习不“虚势”。一些领导干部或忙于事务,或认为有分管领导操心,忽视实实在在的学习“充电”,长此以往,使自己成了“万金油”,似乎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会具体做,什么都懂、但什么都讲不清,理论上没有深度,工作中缺乏思考,严重制约了工作落实与创新。所以,“一把手”在学习上一定要实,切忌装潢门面、摆花架子、虚假应付。要针对自己知识结构和学习现状,“手不释卷”,坚持从书本上学,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见贤思齐”,坚持从群众身上学,集大家之长充实自己;“学干相长”,坚持从实践中学,在理论与实践的循环往复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学习过程中,要注重传承,坚持把成功的经验、成熟的做法传承下来,自觉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注重扬弃,广泛吸纳来自各个方向的信息,科学扬弃,冷静吸收;注重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在思考中领悟、通过领悟提升境界;注重总结,每完成一项工作,都要认真地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注重升华,注意把工作的经验做法、问题教训上升为理论性的东西,重视用理性认识指导以后的工作实践。

对待群众不“扎势”。“扎势”是群众语言,常常用来形容那些爱耍派头、爱端架子、高高在上、耀武扬威的人,也用来刻画那些爱搞形式、虚张声势、沽名钓誉、华而不实的人。“一把手”位高权重,下属、一般干部、普通群众本来从心理上就对其有一种距离感。如果“扎势”,就一定会脱离群众,人为地在领导与群众、政府与基层之间形成一个隔离层。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中蕴含着巨大力量和智慧,群众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必须放下架子虚心向群众拜师学艺。“一把手”更应该自觉密切联系群众,平易近人,做事低调,兢兢业业,努力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摆到心目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坚持眼睛朝向下看、脚步向下走,深入到最广大的群众之中,和群众打成一处,融为一体,广泛听取平时听不到、听不进去的话,特别是对不中听、不入耳的话要认真加以分析,从中吸取有益成分。工作遇到难题的时候,只要身子沉下去,虚心向群众讨教,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之法、优化方案之策。

工作落实不“造势”。工作“浮”“飘”“虚”、喜欢“作秀”“造势”“玩花子”,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大敌,这不仅有害于改革发展大业,也有损于党风政风的纯正。“一把手”如何做到扎实、务实?首先要慎搞“新官上任三把火”。作为“一把手”,履新伊始,用尽快打开局面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工作,无可厚非。但是,烧好“三把火”,必须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一个地方、单位的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来进行,既不能一概否定本单位现有的政策规定、“另辟蹊径”,也不可全盘推翻前任班子的制度做法、另搞一套,更不得盲目地打乱单位的人事结构、“另立山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多解决现有工作基础上的问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将工作向前推进。其次要杜绝“玩花子”注重抓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注意抓好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不草率忽视,不轻言放弃,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抓,一点一点地抠。不当“甩手掌柜”,注意抓好工作的全过程,切实防止和避免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出现,更要杜绝虎头蛇尾等“半拉子”工程与毫无实用的形象政绩工程,真正做到“降虚火、求实效,实一点,再实一点”。

行使权力不“强势”。在一些地方、领域监督制约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一把手”权力容易集中。因此,“一把手”必须自觉做到严以用权。首先,要避免“一人说了算”的现象。要坚持按规则决策,按法律政策决策,按程序决策。在集体决策中,做到“三个尊重”:尊重班子成员的意见,鼓励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在民主的基础上最后集中,形成班子的集体决策,尊重专家学者的意见,涉及专业性、行业性的决策,必须经过专家学者科学论证,防止决策失误。其次,要极力克服“官大一级压死人”。“一把手”必须正确对待权力,自觉接受监督,不能认为作为主要领导就具有绝对的权力,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和提出意见和批评的人过不去,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拿捏别人。再次,要有敬畏之心。时刻牢记“底线不能穿、红线不可触”,严格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该干的不干、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不去,什么时候都要“敏于行,慎于言”始终自律、自重、自醒,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实实在在干事,做出经得起历史、实践检验的成绩。


上一条:也谈家风
下一条:一切为了老百姓榆林市推行便民服务制度纪实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