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常带笑容,声音不大,传递的却是信任和力量;衣着朴素,不施粉黛,却透射出高尚人格之美;走路似追风,好像总有许多事情要去做;做人低调,平凡岗位无不辉映着她燃烧生命的火焰……这是贺国琴给人的第一印象。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她带领下的柞水县纪委监察局工作亮点纷呈?我带着好奇和敬佩的心情,一步步走近了“大山的女儿”。
情系百姓,她待群众胜似亲人
贺国琴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基层干部,她与老百姓那种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促使她无数次把满腔爱心献给了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
九间房乡农林村朱成水外出打工,双腿受伤瘫痪,一直是贺国琴的包扶对象,她不仅多方协调资助上万元,还把他送到县弘慈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使卧床7年的朱成水奇迹般地站了起来,从而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买了一辆助残车,拉着小百货走村串乡,挣些零花钱,生活终于走出了困境。朱成水逢人便说:“贺书记是我的救命恩人!”
贺国琴把老百姓的利益看得比山重,却把家人的冷暖痛痒看得比云还轻。公公和婆婆因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多次住院治疗,她却很少请假伺候老人,家里人说她是“工作狂”,没法尽孝心;丈夫在镇安县工作,因患有肾结石,有时发病疼得满床打滚,她也难得回家照顾,丈夫埋怨她卖给了纪委,心中压根没有他;贺国琴曾多次答应带儿子到西安补牙,因忙于工作,这个承诺一直没有兑现,儿子埋怨她在单位是好领导,但做母亲不称职。
一次,丈夫发现自己排尿带血,希望她陪自己去西安检查,贺国琴心情很沉重,但因正筹备一个现场会走不开,丈夫只好在家人的陪同下,到西安去检查。当丈夫告诉她初步诊断是肾肿瘤时,她泪如泉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第二天晚上,当贺国琴忙完工作走进丈夫病房,丈夫怨恨地说:“你做你的官,看我病人有啥用!”那一夜,她泪流不止,伤心得一夜没合眼。次日她因要回单位主持现场会,只好把妹妹和儿子留下照顾丈夫,含泪告别了一直不理她的丈夫。好在丈夫检查结果出来后,排除了肾肿瘤,一颗悬在半空的心终于落了地。
秉公执纪,她有一副铁石心肠
柞水县是一个只有16万人口的小县,在县城大都是熟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办案阻力相当大。但贺国琴无所畏惧,和同志们秉公办案,打赢了一个又一个攻坚战。
2008年9月,县纪委查办县法院私设“小金库”、用公款分两批组织20名干部职工旅游的案件。面对说情的、吹冷风的和威胁恫吓的,办案人员一度流露出畏难情绪,贺国琴动员说:“大家放心办案,天塌下来我顶着!”当办案进入久攻不下的关键阶段,贺国琴亲自上阵,涉案当事人见贺书记问话有理有据,无愧是闻名全县的“铁包公”,自己无路可退,不仅承认了严重违纪事实,还交出了“小金库”的五本发票,终于打开了办案的突破口。案件查结后,为国家挽回20余万元经济损失,使3名涉案人员分别受到党政纪处分。
近年来,在贺国琴的率领下,柞水县纪委监察局共查办案件40件,其中被司法机关处理5人,党政纪处分48人,共挽回经济损失130多万元。
贺国琴作为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一些亲朋好友时常来求她帮忙办私事,都被她拒绝。贺国琴一个表弟,在该县山区一乡镇中学教书,想进城工作,求她出面帮忙。贺国琴顾虑凭个人影响力给表弟帮忙,难免授人以柄,便一口回绝。
贺国琴在任纪委书记期间,对财务、人事和案件始终坚持按制度办事,坚决杜绝了“开会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的以权谋私问题。先后调进10名干部、提拔14名干部、交流5名干部,始终坚持阳光操作,把群众关注的敏感问题交给大家拿主意,从不搞暗箱操作和个人说了算。县纪委的一位同志原来在一所中学教书,写作、摄影、摄像样样在行,他一个人没找、一分钱没送、一次客没请,而是经过群众推荐、组织面试、单位试用等程序,从偏远山区学校调到县纪委。为了感谢贺书记,他送给贺书记一张购物卡,被严词拒绝。如今,这个同志经常加班加点玩命工作,有人问他图个啥,他说:“我图的是感谢贺书记,累倒了也无怨言!”
乐于奉献,她恨不得把命搭上
在别人看来,贺国琴工作风风火火,一年到头和年轻人摽着劲儿干,不知道苦和累。其实很少有人知道,她年轻时,一次参加抗洪救灾摔了一跤,造成尾椎耻骨骨折,没有治愈就上班,留下了病根,时常腰疼背酸;她的工作舞台大都在山区基层,吃饭不规律,得了严重的胃病,加之她长期透支身体工作,患上了窦性心动过缓疾病。每次体检,大夫都警告她,工作要悠着干,千万别心急,防止意外。她每次答应得挺爽快,但一投入工作就把自己的病全忘了。
2007年7月,她又患上了胃增生,大夫建议她手术治疗。两年后,机关组织体检时,大夫惊讶地说,胃增生怎么还没切除,并警告她再不能拖延了,当心小病拖成大病。在县委书记的一再劝说下,她终于到西安,走上了手术台。手术过后,大夫嘱咐她必须住院一个月,但她为了节约经费,也为了好安排单位工作,仅住了一星期,就强烈要求大夫破例让她出了院。贺国琴出院后,住在自己家里,特意让在医院工作的妹妹请假护理她。她的伤口还未愈合,疼痛难忍,但一想起单位的事要处理,就给分管领导打电话,督促工作落实。单位的同志来看望她,她总是没完没了地说工作,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病情。按医嘱规定,她必须在家静养一个月。但贺国琴觉得不干工作比患病还难受,在家仅呆了八天,便说服家里人,回到了工作第一线。
“工作就是命令,累得趴下了也得向前爬!”这是她对大家的要求,也是她对大家的最好示范。2010年11月的一天,弟弟开车陪她去武当山旅游,这是她在柞水县工作10年间第一次享受公休假,没想到长途奔波六小时刚到武当山,单位就打电话告诉她次日中纪委调研组要来柞水调研,她当即决定往回赶。弟弟反复劝她:“休假是领导安排的,你只管安心玩,再说你身体又不好,还要连夜跑长途,万一有啥闪失,我可承担不起责任。”弟弟不管咋劝,也无法改变贺国琴要连夜赶回的决心。回到单位时已凌晨1点多,她不顾长途奔波的疲劳,立即就投入工作。同志们一再劝她回去休息,她都执意不肯。一直和同志们忙到早上8点,饭也没吃一口,又忙起了接待中纪委调研组的工作。同志们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贺书记,干工作恨不得长出十双手,恨不得把命都搭上!”
务实创新,她事事都想争第一
按常人推理,贺国琴在大山深处任县纪委书记,即就是使出浑身本事,也很难干出显山露水的工作业绩。然而,永不服输的她,凭着务实的作风和创新的精神,硬是带领县纪委、监察局一班人干出了令人瞩目的斐然业绩。
省纪委关于创立和推行村民监督委员会的要求提出后,贺国琴敏锐地认识到这一制度是破解个别“难点村”村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的金钥匙,便立即组织一班人进行学习,理解贯彻这一制度的重要意义,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得力措施,仅用5个月,就在全县122个行政村全部建立起了标准统一、程序严格、运行规范的村民监督委员会。石瓮镇石瓮子村,因修建西康铁路和高速公路征地拆迁补偿款没有及时兑现,加之村上低保对象评定、宅基地划分、计生指标分配不公开,群众常年越级上访,仅2008年就有800多人次上访,成了闻名全省的“难点村”。2009年,贺国琴指导该村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又十多次进村入户做工作,审查公开了2007、2008两年的村务、财务,纠正违规错误做法59起,又多方沟通协调,兑付了有关征地拆迁补偿款,化解了干群矛盾,凝聚了民心,使该村由各级头疼的“难点村”转化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实现了“零上访”。柞水县“难点村”治理工作在全省“难点村”治理工作座谈会上交流了经验,也促进了全国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会议在陕西召开。
贺国琴抓制度创新总在遏制腐败问题上动脑筋,推行的制度都体现出了实用、管用、好用的特点。在这方面,县纪委监察局的同志人人都能举出一个又一个鲜活事例。针对乡镇公务接待量逐年递增、讲排场现象不断增多、群众意见日益强烈的问题,贺国琴和班子成员从杜绝机关“餐桌腐败”现象入手,研究出台了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县16个乡镇全部建立了机关食堂与公务接待合一的“廉政灶”。五年来,全县16个乡镇公务接待节约经费200余万元。柞水以“廉政灶”为题制作的《一日三餐总关情》电视专题片,被省纪委推荐到中纪委电教中心作为电教片。目前,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已在全省推广,中央纪委先后两次深入柞水进行调研,给予了充分肯定。
群雁高飞头雁领。正是在贺国琴的带领下,柞水县纪委监察局各项工作硕果累累、榜上有名,连续两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名列全市第一,县纪委监察局机关连续五年在全县考核中获优秀等次,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各项工作先后32次受到省市纪委和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